例2.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④促使一种民族文化代替另一种民族文化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1)对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2)对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A、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B、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其他文化)C、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
(三)怎样铸造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
1、立足于改革开放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咯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2、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义的指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例3.时代精神的融入对文化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主要告诉我们,文化创新要()
A.保持民族文化特性B.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坚持与时俱进D.抵御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蚀
二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在文化与文化的相遇中,“见贤思齐”是我们的理念。回答4-5题。
例4.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这就要求我们()
A.用优秀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B.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例5.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所崇尚的“见贤思齐”与有些人所主张的“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①是否保留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②能否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③是否承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是否承认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联合国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作为世界人权的基础。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样。这说明我国的传统文化()
A被联合国赋予新的内涵B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对当今文化建设有借鉴意义D具有两重性,精糟并存
2.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此话表明()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B.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
3.吃饺子、贴对联、赏花灯流转,听爆竹声声,观龙狮贺岁,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新年——春节。尽管它历经几千年,但每一个中国人都醉心于这个节日。由此可见()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世界文化具有差异性的特点③文化交流应尊重文化差异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4.我国为抢救和保护珍贵和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发布《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通知》之后,全国已提交名录项目多达1315项,其中501个推荐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予以公示,珍贵实物云锦织机、高山木雕、仿宋针灸铜人以及传统艺人的制瓷、染织、刺绣、泥塑、木偶等技艺展示也与百姓实现了近距离接触。该活动()
A.是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B.有助于强化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c.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掌握民间艺术D.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5.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物种”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也都面临着生存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民族民间文化形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种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和挑战。这表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
A.限制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传播B.发挥大众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
C.拒绝一切外来文化D.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6.2006年1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用两年时间调查完成的《中国姓氏统计》,这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姓氏人口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中国的姓氏是最完整和富有内涵的,姓氏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许多方面都是重要的。这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B.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姓氏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D.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失
7.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
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
8.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但是,有一部分中国人却不懂得欣赏、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知一味盲目崇洋,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
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B.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发展新文化
C.是错误的,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D.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高三政治教案:文化传承与创新
- ›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坚持矛盾分析法
- ›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
- ›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人生观和价值观
- ›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经济生活
- ›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第4单元
- ›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第3单元
- ›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第8课
- ›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第7课
- ›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第6课
- ›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我国的政党制度
- ›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政治教案:文化传承与创新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政治教案:文化传承与创新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政治教案:文化传承与创新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政治教案:文化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