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中语文知识大全古诗词大全高中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 正文

高中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

[10-20 00:38: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古诗词大全   阅读:8208
概要: (3)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一、精心原创试题 www.kmf8.com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幽”和“深”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2、本诗尾联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何处?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4、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流露出了诗人 情怀。5、本诗描绘的环境最突出特点是:6、颔联中镶嵌了两个字,着力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曲径清幽的环境。这两个字分别是:“ ”和“ ”。7、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8、这首诗的颈联“山,潭”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这句诗好在哪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9、放飞想像的
高中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标签:古诗词鉴赏,经典古诗词,http://www.kmf8.com

(3)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一、精心原创试题

www.kmf8.com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幽”和“深”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2、本诗尾联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何处?

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4、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流露出了诗人                     情怀。

5、本诗描绘的环境最突出特点是:

6、颔联中镶嵌了两个字,着力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曲径清幽的环境。这两个字分别是:“      ”和“      ”。

7、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8、这首诗的颈联“山,潭”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这句诗好在哪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9、放飞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10、“万”与“但”是否矛盾,为什么?

1——10题答案:1、写出了禅房花木扶疏,曲径通幽的环境。2、用反衬或衬托的手法,以声衬静,表现了空寂的感受: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声全部消失,禅院的宽寂可见一斑。3、欢快幽静  4、清晨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幽脱欲的景致;寄情山水的隐逸。5、幽静6、幽;深7、竹丛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8、这句诗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表达了作者欢悦的心境。(也可答“宁静”、“安祥”、“空灵”,意思对即可)9、清晨,呼吸着湿润、清新的空气,悠闲踏进古老的禅寺。抬头远眺,一轮朝阳正在远方的天际冉冉升起,阳光照耀着绵延起伏的山峦,照耀着郁郁葱葱的山林,也沐浴着古寺中的我。10、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馨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京剧恒。(围绕“反衬,以声衬静”来回答即可。)

2、200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㈡古诗欣赏,完成21-2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1.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22.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

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

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

23.“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答案:21.C(2分)  22.D(2分)23.不矛盾(1分)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1分)(意思正确,表述清楚亦可得分)

3、中考题:读本诗尾联,很容易联想起王维的另两句诗:           。他们都用衬托手法表现空寂的感受。

答案: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010山东济南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单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5.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怎样的愁绪寄予明月?(2分)

答:

答案:4.示例:“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哀伤的氛围,融情人景。

5.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和担忧。

上一页  [1] [2] 


Tag:古诗词大全古诗词鉴赏,经典古诗词高中学习网 -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 - 古诗词大全
上一篇:高中古诗词 苏轼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