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 ___了4年。
A. 制定 振奋 推迟 B. 制定 震撼 推迟
C. 制订 振奋 延迟 D. 制订 震撼 延迟
答: B(“制定”和“制订”都是动词,二者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制定”指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如制定宪法、计划、章程;“制订”创制拟定,如制订拼音方案。题中语言环境是“反分裂国家法”,因此应选“制定”。“振奋”振作奋发;“震撼”震动摇撼。“振”多用于主体的摇动和挥动,“震”多用于来自自然或客体的震动。题中聋哑人“精妙绝伦”的表演让观众心灵为之“震颤”,所以用“震撼”。“推迟”指把预定时间向后改动;“延迟”指推迟。二者用法大致相同。因此答案选B。)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根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_____,作出诊断。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当加以_____。
③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_____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病症 干涉 虽然 B.病症 干预 即使
C.病征 干预 虽然 D.病征 干涉 即使
答:C(病症:指人所患的病,“症”即疾病。病征:表现在身体外面的显示出是什么病的征象,“征”即表露出来的迹象。能说“专治疑难病症”,不能说“专治疑难病征”。能说“不治之症”,不能说“不治之征”。第一句的语境是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了解病人表露出来的病的迹象,然后作出诊断,所以应选“病征”。“干涉”“干预”都有制止或过问别人的事情的意思。“干涉”着重于强行制止或过问别人的行动,多指不该管的硬要管,使别人照自己的意愿去办,语意较重;“干预”着重于过问并参与别人的事加以影响,语意较轻。第二句中父母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不是不该管的事情,根据语境应选“干预”。“虽然”是连词,用在句中时往往与另一句构成转折关系,“即使”也是连词,用在句中表示假设的让步。第三句中前后两句句意有转折之意,所以应选“虽然”。)
10.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俄罗斯邀请了世界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_____的人物参加庆典活动。
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_____的规律。
③放学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_____离开学校呢?
A.重要 臆造 径自 B.重要 编造 径自
C.要害 编造 径直 D.要害 臆造 径直
答:A(重要: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的。要害:比喻重要的部分或军事上重要的地点,多用在事物上。第一句是来修饰人物,故用“重要”。臆造:凭主观的想法编造。编造:捏造。第二句强调从实际情况探索,与客观实际情况相对的应是主观,故应用“臆造”。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径自,强调自己作出决定,符合句意。故选A项。)
(二)虚词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答:C(一再,再三,都指一次又一次;但前者侧重于“反复”之意,而后者着重于“重复”某项动作等。多少,可指不定的数量;稍微,表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常常,一般指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且相隔时间不久;往往,表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2.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B(①句中“加快”为谓语,“发展”为其宾语,“经济”是“发展”的定语,去掉“的”字,句子意思和结构都不受影响。句②后半部分中“存在”是主语,如果无“的”,则“它们存在”构成主谓关系,这一分句将没有主语部分,结构就不完整。③句中“你”与“钱袋”是修饰关系,去掉“的”不影响句意的明确表达。④中去掉“的”字,句子不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词语(近义词、易混虚词)
- › 高二语文学法: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答题思路
- › 高二语文学法:记住“六字五点” 学好高中语文
- › 高二语文学习: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及步骤
- › 高二语文学习: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学习的总要求
- › 高二语文学习:高中语文学习积累
- › 高二语文学习:高中语文古诗文记忆方法大全
- › 2016高中语文记忆方法指导
- › 2016高中语文标点符号考点归纳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练习
- › 高中语文题库:病句修改训练试题
- › 2016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练习题:赤壁赋
- › 高中语文月考模拟试卷练习题:师说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词语(近义词、易混虚词)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词语(近义词、易混虚词)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词语(近义词、易混虚词)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词语(近义词、易混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