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歆羡:羡慕。
10.蹊跷:奇怪可疑。
11.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艰苦。
12.芸芸众生:拂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13.心悦诚服:诚心诚意的服从或佩服。
14.累赘:使人感到多余的麻烦。
15.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多奇。
16.万姓胪欢:万众欢呼。万姓,老百姓。胪欢,欢心鼓舞。
17.编纂:对有关资料进行编辑整理。
18.直截了当:形容做事说话不绕弯子。
19.厘定:整理规定。
20.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三、文言文知识网络
(一)、通假字
1.《诗经》
于嗟鸠兮 于,通“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隰则有泮:泮,通“畔”
爱而不见:爱,通“薆”
说怿女美 说,通“悦” 女,通“汝”
自牧归荑:归,通“馈”
2.《离骚》
来吾道夫先路也 道,通“导 ”
3.《孔雀东南飞》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
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
4.《梦游天母吟留别》
列缺霹雳 列,通“裂”
5.《诗七首》
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
6.《六国论》
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
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如果。
(二).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
古义:你。今义:孩子
2.泣涕涟涟
古义:泪 今义:鼻涕。
3. 夫惟捷径以窘步
古义:小径、便道,比喻邪路 今义:近路
4.汝岂得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约束。
5.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
6.感君区区怀
古义:真情挚意。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7. 处分适兄意
古义:处理安排 今义:按犯错情节作出处罚。
8.便利此月内
古义:吉利 今义:方便。
9.叶叶相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10.至于颠覆
古义:终究,到…结局。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11.其实百倍
古义:那实际情况。 今义:实际上。
1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父辈。 今义:指父亲的父亲。
13.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两次。 今义:表示一次又一次。
1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为一个词,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1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 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16.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古代分数的表示法为母数、子数连用,中间不用“分”和“之”。今义:数词。
1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
1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1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所以,古义:…的缘故。 今义:常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三)、常见实词归类(实词、虚词以课后练习为重点)
1.《<诗经>三首》
夙夜忧叹 (日。)
夙 夙兴夜寐(早。)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2.《孔雀东南飞《并序》》
处分适兄意(适合,依照。)
始适还家门(出嫁)
适 适得府君书(刚才。)
适彼乐土(往,到。)
多谢后世人(劝告,劝诫。)
谢 谢家来贵门(辞别。)
阿母谢媒人(谢绝,拒绝。)
3.《梦游天姥吟留别》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拔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选取。)
项庄拔剑起舞(抽出。)
4.《琵琶行(并序)》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暗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暗。)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5.《六国论》
暴 暴霜露(暴露,动词)
暴秦之欲无厌(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犹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像,好像,动词)
良将犹在(还,副词。)
终 终继五国迁灭(终于,副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始 始速祸焉(才,副词。)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
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如果,连词。)
并力西向(对着,这里有"对付"的意思,动词。)
欲 则秦之所大欲(想,想要,动词。)
暴秦之欲无厌(欲望,名词)
www.kmf8.com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非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错误,不对。)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
当与秦相较(互相。)
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动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宰相,辅佐君主的大臣。)
势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形势。)
势其势弱于秦(实力。)
6.《游褒禅山记》
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文字。)
文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通"纹"。)
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文过饰非(掩饰。)
观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名词。)
古人之观于天地……(观察,动词。)
谬 盖音谬也(错误,形容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弄错,动词。)
常 非常之观(平常,寻常,形容词。)
常在于险远(常常,副词。)
名 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明,名词用作动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能够,助动词。)
得 往往有得(心得,收获,名词。)
此言得之(对,说得对,动词。)
较秦之所得(得到、获得,动词。)
(四)、常见虚词用法(实词、虚词以课后练习为重点)
- 高中语文第三册知识梳理
- › 高二语文学法: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答题思路
- › 高二语文学法:记住“六字五点” 学好高中语文
- › 高二语文学习: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及步骤
- › 高二语文学习: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学习的总要求
- › 高二语文学习:高中语文学习积累
- › 高二语文学习:高中语文古诗文记忆方法大全
- › 2016高中语文记忆方法指导
- › 2016高中语文标点符号考点归纳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练习
- › 高中语文题库:病句修改训练试题
- › 2016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练习题:赤壁赋
- › 高中语文月考模拟试卷练习题:师说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语文第三册知识梳理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语文第三册知识梳理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语文第三册知识梳理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语文第三册知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