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中语文知识大全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成语的两种语境» 正文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成语的两种语境

[10-20 00:38:14]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阅读:8143
概要: 25、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26、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27、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志不清。28、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29、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30、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31、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32、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33、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34、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35、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36、穷形极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37、沙里淘金 :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38、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成语的两种语境,标签: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http://www.kmf8.com

25、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26、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

27、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志不清。

28、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

29、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30、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31、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32、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

33、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34、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

35、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36、穷形极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37、沙里淘金 :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38、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39、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

40、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41、引火烧身: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者是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教育。

42、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43、苦心孤诣形容尽力钻研、经营,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如: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1993年)

也形容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费尽心思。

44、平铺直叙:一般指说话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贬义,如“写《我的一天》这类文章,应该摘取二三个片段,来说明生活的意义,决不能平铺直叙”。

也指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截了当地叙述,如“欧阳修的短文《卖油翁》平铺直叙,明白晓畅”。

45、不翼而飞:一般指(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可指(言论、消息、诗文等)不待宣传就迅速传播开了。

46、乘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也指飞速地航行。

47、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去同流合污。也可用做只顾自己,怕惹是非。如:对危害社会 的不良行为,我们应当坚决制止,决不能采取洁身自好的态度。

48、百花齐放:指同一事物有许多做法,同一内容有多种形式。比喻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指各种花卉一起开放。

49、粗枝大叶:一般指草率,不认真,也指简略或概括。如:没有时间了,我只好粗枝大叶地跟你说说了。

50、铤而走险:形容走投无路,被迫冒险。由于现在多用来表述违法乱纪分子的行动,一般人又把它视为贬义,其实,它是一个中性成语。如:两个入室歹徒穷凶极恶,他也只能铤而走险,拿起菜刀与坏人拼命了。

www.kmf8.com

上一页  [1] [2] 


Tag: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高中学习网 -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上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考语文卷标点符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