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小学科学不应该的失败» 正文

不应该的失败

[10-20 00:09:54]   来源:http://www.kmf8.com  小学科学   阅读:8517
概要: 案例一: 浮不起来的马铃薯。教学片段一:教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让学生猜测:把这两个马铃薯放到水槽里,会沉还是会浮?学生的猜测有三种情况:大的沉,小的浮;两个都沉;两个都浮。多数学生认为跟马铃薯的大小、轻重有关。师:多数同学认为跟马铃薯的大小、轻重有关,是这样吗?现在我们把两个马铃薯同时放在1号水槽里(清水),再同时放到2号水槽里(盐水),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请你们仔细观察。教师把两个马铃薯同时放入1号水槽里,都沉下去了;又同时放在2号水槽里,大的刚刚浮起来(悬浮),小的沉下去了(本应该两个都浮上来)。教师有些慌,急忙把小马铃薯拿出来重新放,结果同上。教师不知所措,说:“小马铃薯可能坏了,我们不看小的了,只看大的吧。”教学片段二:师:为什么马铃薯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浮呢?生:“盐水的浮力大”;“盐水咸”;“盐水重”……师:这位同学说盐水比清水重,那我们来验证一下。教师分别用量筒从1号水槽和2号水槽里量出同样多的清水和盐水,倒入两个同样的玻璃杯里,然后把两杯水放在天平的两端。结果天平趋于平衡,没有出现教师预想的实验效果。这时,教师弯下腰细看了看指针说:“指针还是偏
不应该的失败,标签: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教学反思,http://www.kmf8.com

    案例一: 浮不起来的马铃薯。
    
    教学片段一:
    教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让学生猜测:把这两个马铃薯放到水槽里,会沉还是会浮?
    学生的猜测有三种情况:大的沉,小的浮;两个都沉;两个都浮。多数学生认为跟马铃薯的大小、轻重有关。
    师:多数同学认为跟马铃薯的大小、轻重有关,是这样吗?现在我们把两个马铃薯同时放在1号水槽里(清水),再同时放到2号水槽里(盐水),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请你们仔细观察。
    教师把两个马铃薯同时放入1号水槽里,都沉下去了;又同时放在2号水槽里,大的刚刚浮起来(悬浮),小的沉下去了(本应该两个都浮上来)。教师有些慌,急忙把小马铃薯拿出来重新放,结果同上。教师不知所措,说:“小马铃薯可能坏了,我们不看小的了,只看大的吧。”
    教学片段二:
    师:为什么马铃薯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浮呢?
    生:“盐水的浮力大”;“盐水咸”;“盐水重”……
    师:这位同学说盐水比清水重,那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分别用量筒从1号水槽和2号水槽里量出同样多的清水和盐水,倒入两个同样的玻璃杯里,然后把两杯水放在天平的两端。结果天平趋于平衡,没有出现教师预想的实验效果。这时,教师弯下腰细看了看指针说:“指针还是偏向盐水一端。”并叫两名同学到前边看指针的位置。下边的同学有的说看不见,有的小声议论着什么。
    
    案例二:破碎的橡皮泥。
    
    教学片段:一位教师上《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橡皮泥,你们能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吗?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实验,教师各组间巡视。学生把橡皮泥捏成块状放在水里沉下去了;当学生想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饼状、碗状或船状时,问题出现了。橡皮泥粘性不够,捏不成需要的形状,而且放入水里掉渣,甚至碎了沉入水底。教师提示学生不要着急,捏好后再放入水中。结果六个小组,只有一个小组的实验成功了,因为使用了美术课用的橡皮泥。
    
    案例三:煮不熟的玉米粒。
    
    教学片段:一位教师上《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
    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把生的玉米变成熟的玉米?
    生:烧、烤、煮、油炸……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煮玉米和烤玉米的工具,请各小组自己选择用哪一种方法。
    (有五个组选择了烘烤的方法,四个组选择了煮的方法。教师投影出示:煮玉米和烘烤玉米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接下来学生开始活动(这时本节课只剩十分钟时间了)。活动结束,烘烤玉米小组的同学脸上带着胜利的喜悦,吃着玉米花说:“真香!”水煮玉米小组的同学很沮丧,很失望,因为玉米根本没有发生变化。
    
    对以上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案例一:教师准备的盐水浓度不够。教材安排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看到分别把两个马铃薯同时放入两个水槽中,在第一个水槽中两个都沉下去,在第二个水槽中都浮起来,说明马铃薯的沉浮和它本身的大小、轻重是没有关系的,引起学生对自己原有解释的质疑。可是因为实验效果不佳,影响了这一目的的达成。也正是因为盐水的浓度不够导致了“盐水比清水重”这一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学生根本看不清天平指针的细微差别,使他们难以认同实验结论。
    案例二:橡皮泥质量不佳。橡皮泥是教师从超市买来的,因为课前没有实验,所以根本没想到是假冒伪劣产品。教师在巡视时,仍认为实验不成功是学生操作问题,直到有一组使用美术课的橡皮泥实验成功时,教师才意识到是自己给学生提供的实验材料出了问题。可是时间已经流失了,教学内容没能完成。
    案例三:教师没有煮玉米的经历,以为十分钟就可以煮熟玉米。事实是:嫩玉米需要1小时左右,成熟的玉米需要两个小时左右。这个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告诉学生煮玉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这样全体学生都可以亲历烤玉米和煮玉米,观察玉米从生到熟的过程。
    三个案例的问题都在于教师课前只准备了实验材料,而没有运用这些材料亲自进行实验,想当然地认为实验效果不会出差错,所以导致了课堂上实验的失败,也导致了教学的失败。
    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
    1.教师备课问题。
    这是新课改中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新课程强调教师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度预设,要为课堂教学的生成留有空间。但是这不能理解为新课程允许教师不充分备课。有备而来,有备无患,不上无准备之课,是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前提。许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越是准备充分越是预设得好,也越是生成得好。反之,越是仓促、草率、过于自信,越是不能很好地预设和生成。因此,新课程不是不要备课制度,而是要重建新的备课制度。
    科学教师课前不仅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还要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这里所说的“实验准备”是指实验材料和实验操作的准备。实验准备是科学课特有的一项任务,为了实验的成功,首先要准备有结构的探究材料;其次,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师都要预先做一遍,以便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不应该的失败。
    2.细节决定成败,不可忽视。
    教学细节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中的意义和价值,却举足轻重。细节彰显科学品质,细节也决定成败。以上几个案例的教者只准备了实验材料,而忽视了验证这些材料的实验效果这一细节,最终导致教学失败。同时教师不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教育无小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来说,细节是素养的基石。每一位教师都应关注教学的细节,只有从教学的细节中多思考、多探究、多实践,才能使教学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
    .
    
  

 
Tag: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小学科学
上一篇:《打开盖子的工具》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