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高枕应忧”和“居安思危”的精髓同源,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忧患意识不是消极心态,不是缺乏信心,而是为了“安逸”的环境更加持久。
20.请在第③段横线处填写一句名言,阐明与上一段事例的联系。(1分)
21.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3分)
首先 (不超过20字),其次 (不超过16字),最后 ,(不超过20字)。
22.简要分析⑤⑥两段中所列举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4分)
Tag:中考语文模拟题,中考语文模拟题大全,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模拟题
- 2017年北京市16区县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北京市16区县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北京市16区县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北京市16区县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北京市16区县中考语文一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