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段时间以来,许多“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地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
②五花八门的“电视神剧”背后则是惊人的一致:我方战士神勇无敌,日本军人暴虐无能。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
③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既是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是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能够认识到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④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不顾基本的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
⑤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欲望的“替代性满足”,电视剧要使观众心安理得地获得这种满足,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和谐地编织在一起,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
⑥但是武打、警匪与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文艺作品就接近于暴力刺激。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于是暴力的对象无论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还是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或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
⑦当年义和团运动“神功护体,刀枪不入”以惨剧收场,带着如许悲壮的意味,又何尝不是因为落后甚至愚昧。今天,“抗日神剧”借助无与伦比的奇妙想象和神乎其技的电视特效,义和团当年的神话终于上演。难道真的是因为我们强大了,再不必反思历史,而一下子从自卑走向自信了吗?
(摘自《人民日报》)
2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
2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答:________
24.分析文章第⑤-⑦的论证过程。(3分)
答:________
六、作文(50分)
25.请以“成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朝阳区2017初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 › 朝阳区2017年初三化学二模试卷
- › 京朝阳区2017年中考物理一模试题
- › 朝阳区2017初三一模物理试卷(带答案)
- › 朝阳区2017初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朝阳区2017初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朝阳区2017初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朝阳区2017初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朝阳区2017初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