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中考语文模拟题初三语文摸底试题及答案» 正文

初三语文摸底试题及答案

[10-20 00:37:18]   来源:http://www.kmf8.com  中考语文模拟题   阅读:8477
概要: 16、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春日景象?请结合诗句内容作具体分析。(2分)(二)(10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7、解释下列语句中黑体字的含义。(4分)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18、将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19、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自然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 (2分)20、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指出,莲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md
初三语文摸底试题及答案,标签:中考语文模拟题大全,http://www.kmf8.com

16、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春日景象?请结合诗句内容作具体分析。(2分)

(二)(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解释下列语句中黑体字的含义。(4分)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18、将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9、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自然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0、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指出,莲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根、茎、叶、花等都有吸附功能,能把水中污秽“吸附”并消化,“清水出芙蓉”应是“芙蓉净清水”。理解了这一点后,你再联系当今社会生活,有什么体会?请作简述。(2分)

(三)(11分)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上一页  [1] [2] [3] 


Tag:中考语文模拟题中考语文模拟题大全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模拟题
上一篇:初三语文补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