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在战国时期,六国为了共同抗秦,南北之间进行联合,称为“合纵”,但最终未能抵挡住秦国的进攻,原因是:
A.秦国力量的强大 B.各国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能团结一致
C.合纵家的才能不行 D.连横的策略更加灵活
18、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反映个体生产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奴隶消极殆工
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9、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奖赏
C.当兵建立军功 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奖赏
2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们今天的文字来源于( )
A.陶器上的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23、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24、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是( )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老子
25、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因材施教 B、以“德”教化人
C、有教无类 D、当仁不让于师
26、在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
A、当时国家是实现了统一,人们有言论自由
B、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地冲击,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期
C、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D、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
27、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28、仔细观察右面这幅图,你认为它不是什么:( )
A、一种乐器
B、一种青铜器
C、一种礼器
D、一种武器
29、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中国先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www.kmf8.com
30、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
A.他在战争中立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后来,他用卖粮的钱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四十岁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
延安市实验中学2009—最新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
初一历史 命题人:柴改莉
注意:
卷面得分
卷面书写分:语、英、政、史各占3分,数、理、化、生、地各占2分
评分标准:①书写规范、字体美观、卷面整洁得3分;②书写认真、字体工整、卷面清洁得2分;③书写较认真、卷面较整齐清洁得1分。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31、探究实践,请你参与:(10分)
根据上面的图片,你能说出了解历史有哪些途径吗?(6分)你认为哪一种途径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为什么?(4分)
32.走进历史,感受古人: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 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 › 初一历史第七单元知识点
- › 2016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 › 2016第一学期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 最新初一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 › 1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 › 初一历史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 › 初一历史上册复习计划
- ›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 ›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 › 宏伟中学2016学年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 沾化中学2016学年度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题
- › 初一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卷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