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变化:新课程中考命题,渗透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理念,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全面考查学生多种学习能力:除了最基本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以外,还包括比较能力、实践能力、论从史出能力,获取、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叙述与表达历史的能力、质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力,中考试题的设计较从前而言更有坡度。如:课改前在考查《清明上河图》时,往往在呈现图片后直接设问“此图名为
,作者是 ”。对学生能力要求十分简单。而在课改后,题目的设计呈现较大的能力坡度:湖南省2006年《历史学业考试标准》例题中是这样设计的:观察《清明上河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②该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都市生活?③你从上图中发现了哪些历史信息?①②问考查的是识记层次的能力。③问侧重于对图的理解和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问题,能力要求涉及到了多个层次。
三、调整并构建新的历史复习策略
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新课程中的基础历史知识,主要包括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要注意不出现知识的疏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复习课时一定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现行版本教材,仔细把握《课标》要求的深浅,在对知识的复习中,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级拓展。其次,复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在复习讲解和试卷讲评时,一定在让学生知道“哪个是对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什么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明晰知识概念,增强学生答题的应变性和适应性。再次,一定要注意对知识的系统复习。新课程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但并不否定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系统性。把书本知识割裂成小块交给学生死记硬背的办法无益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把握。因此历史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教学内容时,要在深入研究教材和《课标》的基础上,完整地把握初中历史全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课标》单元主题为基础和节点,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最后,还要特别注意中外历史的交融: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外历史相互影响。进行总复习时,已经完成了初中所有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中外历史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整体思考意识。如在复习两次工业革命时,就一定要提到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 新课改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 › 新课改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新课改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新课改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新课改初中历史复习策略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新课改初中历史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