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中考复习中考地理中考地理复习指导最新初中中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正文

最新初中中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10-20 00:35:55]   来源:http://www.kmf8.com  中考地理复习指导   阅读:8966
概要: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草原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草原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多荒漠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季风名称成因发源地风向陆地→海洋海洋→陆地性质影响范围(地区)冬季风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偏北(西北、东北)陆地→海洋寒冷干燥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等)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偏南(东南、西南)海洋→陆地温暖湿润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洲地区季风的形成原因:P38图2——19;2
最新初中中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标签:中考地理复习资料,http://www.kmf8.com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

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偏北(西北、东北)

陆地→海洋

寒冷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等)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偏南(东南、西南)

海洋→陆地

温暖湿润

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洲地区

季风的形成原因:P382——192——20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392——21

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例:P40活动2: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洋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例:P40活动3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东部地区: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P42图2——26,我国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地区

例:P43活动2: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也不同,如东北种植的是春小麦、甜菜;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甘蔗;北方(东北、华北)种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长江以南则种油菜;北方水果有:苹果、梨、葡萄;南方则有柑橘、菠罗、香蕉。

③ 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基 本 特 点

内        容

河流众多

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水量丰富

河流年径流量达27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水能蕴藏量极大

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P44图2——28,知道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及界线(季风界线)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

流域区域

分界线

占全国总面积

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2/3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域

1/3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塔里木河

影响因素

对我国河流的影响

地形(地势)

地势西高东低,河水滚滚东流入海,成为外流河,位于外流区

气候

气温

成为内流河,位于内流区

夏季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水就多

冬季降低,高山冰雪融水减少,河水就少

降水

增多,外流河水就增多,水位就上涨

减少,外流河水就减少,水位就下降

黄河的治理:P48 图2——32,知道黄河的概况,流经省区

黄河发源于青海的约古宗列渠,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中游则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下游则多泛滥。

河段

黄河的忧患

治理措施

表现

成因

上游(源头——河口)

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有凌汛

降水少,放牧过度,植被破坏,纬度高,解冻迟

造林种草,合理放牧,修建水库、水电站,及时疏通河道

中游

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乱伐森林、滥垦草地、流经黄土高原

禁止破坏森林、草地       治沙

退耕还林、还草

造林种草、打坝淤地    并举

修建梯田,承包治理

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

下游

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有凌汛

大量泥沙入河,下游河床抬高而形成,解冻迟

加固大堤,引黄淤灌,疏通河道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东雪山西南侧(正源沱沱河),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注入黄海。(P53图2、36)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入海口)

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但由于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现阶段开发较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中考地理复习指导中考地理复习资料中考复习 - 中考地理 - 中考地理复习指导
上一篇:中考地理复习策略指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