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A方鸿渐1方鸿渐2苏文纨唐晓芙赵辛楣
方鸿渐赏赐对手
苏文纨赏赐助手/阻碍对手赏赐
唐晓芙助手/阻碍赏赐对手助手
赵辛楣(对手)助手
主人公B苏文纨唐晓芙方鸿渐方鸿渐苏文纨
由于唐小姐的爱情是“伟大而又曲折的,决不会爱上方鸿渐”,她只是要通过表姐从方鸿渐那里或者通过方鸿渐从表姐那里证明——天知道是什么——而己,所以苏文纨是她的对手。因为不为我们所知的目的,唐小姐参加了这张爱情表格但只需要一个对手。
不过问题主要不是在唐小姐身上。而是表中出现了两个背反的方鸿渐。行为上目的明确的苏小姐和赵辛楣相关的角色功能是正常的,而就方鸿渐来说,他并不真想娶苏小姐,所以赵辛楣只是一个虚拟的对手;表中助手/阻碍一项是从角色/功能来说,唐晓芙让苏文纨吃醋,所以可以认为唐晓芙有助于方鸿渐追求苏小姐;但方鸿渐爱上了唐晓芙,实际上是她阻止或截断了方鸿渐与苏文纨的好事。苏文纨之于方、唐二人也是一样。这样,方鸿渐就只与赏赐功能有着正常的关系,但他失去了到达赏赐的桥梁或说手段,甚至方鸿渐1或2的赏赐也是背反的。出现的这种尴尬,原因在于他的行为缺乏明确的目的/意志指向。他的行为与目的始终接不上茬,在他的行为过程中,各个角色的功能也就始终矛盾。
在其后的故事中,方鸿渐仍然是个行为上缺少目的/意志的人。去三闾大学,赵辛楣转而成了他的向导和助手——简直是主人。与孙柔嘉的婚姻中,他倒是对孙柔嘉的赏赐而非相反。那么自然三闾大学的门是火辅屋后的破门;糊里糊涂订了婚,他倒忘了吻吻孙柔嘉,却说:“只希望你将来不要后悔。”
固然,“有谁看得穿生活的大幕?”但既然没有目的/意志,时间、因果、角色,又有什么来串成主人公的故事?今天和明天有什么关系?所操的因和所得的果有什么关系?朋友、恋人、爱人,对主人公的实际功能又与他们扮演的角色有什么关系?主人公又怎么能摆脱破碎和虚无之感!
对一个还有希望,正在行动的人,睡是梦想,是力量的集聚。而绝望之中的睡,“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
4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失去目的,也不是说方鸿渐从来没有自己作过决定。追求唐晓芙和从报馆辞职,就是方鸿渐自己下的决心,但这两次决定都使他的人生更为失败。所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方鸿渐会一点点失去意志力,为什么他的决定无益于他的个人生活?
从逻辑上来说,要考察一个行动为什么结果有悖初衷,首先考察这个行动的相关决定是否是在足够信息下做出的,其次考察是否是在足够的能力支持下实施的,再次考察外部环境是否对这个行动足够宽容。我们发现方鸿渐的两次失败问题都出在沟通能力不足上。
方鸿渐追求唐小姐,是因为她“是魔登文明社会里的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虽不尽然但叙述者对此也并末反对,所以方鸿渐的信息应该是足够的。而他追求苏小姐也好唐小姐也好在方家或周家都没有阻力,所以环境也足够宽容。只是方鸿渐无法与苏小姐沟通,并且无法向唐小姐解释。
与苏小姐建立关系,方鸿渐还扎扎实实是“体验欧洲生活”的游学生心理,尽管是在国内。苏小姐虽然是法国博士,但是去“兑换外币保值”的,是典型的中国女人——的一种。方鸿渐最后要躲在法语里说爱另外一个女人,而苏小姐自然用地道的中国话骂他。差异在这个层面上,怎么都解释不清了。
从报馆辞职一事,也是同样的情况。孙柔嘉并不是,至少不坚决是反对方鸿渐辞职。问题在于,方鸿渐已经厌倦这种生活,而孙柔嘉却正如鱼得水,甚至想把方鸿渐拉进水里。辞职所指向的,是他们俩对自己生活的一个基本评价问题。实际上,这两次决定的灾难性结果,与决定的正确与否无关,也与环境的宽容度无关,而是方鸿渐根本在价值层面上无法与别人认同。
方鸿渐与传统的中国社会——方家大族格格不入;与上海的洋泾浜社会——你我他小姐之流格格不入;与当时中国知识届的流行人物——李顾之流更是格格不入;包括与镀金留学生们——褚、曹之流还是格格不入。这些人代表了当时中国的“古今中外”,方鸿渐实在瞧不起他们,但他自己也是“心得全无”,拿不出什么东西来。这简直是当时出路问题的一个缩影,管它古今之争、中外之争,还是古今之争等同于中外之争,总之是没有出路。而西洋的“好东西”,“一到中国就变味。”出路何在?
从作者的序言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这很可能是作者创作的主旨。
方鸿渐不是没有作过努力,不过没有目的的努力只等于妥协。他一天天地志气消磨——不过似乎他也并没有什么志气,说骨气消磨也许更准确——从上海逃到三闾大学,又忍气回上海,又想忍气受赵辛楣之荐进内地,国家危机深重,归国之后个人的生活也与日俱下,归根结底一句话:社会没有目标,个人没有目的,都陷于混乱、破碎、危机之中。如果要说本书的主题,那么这就是:混乱和破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冲出来;如何解决——什么是我们的城?我们要进去还是出来?最终,这是一个目的/价值的问题。
破碎感来源于无目的性,无目的性来源于价值问题的混乱和虚无。方鸿渐,可以说是在“古今中外”之间寻找着的一个失败的游魂,最终体验到生活的破碎。可怜今日虽然家国忧患不再,我们的漂泊迷乱一如往昔。
Tag:读后感,名著读后感,小学生读后感,读后感的写法,读后感
- 《围城》再读后感4900字
- › 围之城——《围城》读后感1000字
- › 《围城》读后感欣赏2600字
- › 《围城》读后感1700字
- › 《围城》之读后感1100字
- › 《围城》再读后感4900字
- › 《围城》读后感3000字
- › 围城人生----《围城》读后感1000字
- › 人生的镜子--《围城》读后感
- › 《围城》读后感1000字
- › 《围城》读后感400字
- › 《围城》读后感600字
- › 《围城》读后感1200字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围城》再读后感4900字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围城》再读后感4900字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围城》再读后感4900字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围城》再读后感4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