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近一百年后,斯密依然是经济思想史上的巨人。”《大英百科全书》如是说。的确,《国富论》从面世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但是,岁月未能将它尘封,它的光亮依然一如从前,熠熠生辉。比如,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陷入“滞胀”,凯恩斯主义者对此一筹莫展。不少经济学家就转而求助于斯密的经济学,梦想回到自由竞争的“黄金时代”,希望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重整旗鼓,再创辉煌。今天的经济学理论大厦,经过二百多年的精心构建,已经巍峨耸立,金碧辉煌,但如果没有斯密的《国富论》奠基,那也不过是一座美丽的空中楼阁。作为“经济学之父”,斯密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之大,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甚至有人做过这样的评论:“两百年来经济学家所作的工作,都不过是在为斯密的理论打打补丁,抹抹油而已”。
(作文www.kmf8.com欢迎您投稿)
《国富论》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但其中的思想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在其中也能找到关于人类发展历史的描述。在第3章“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斯密从人类聚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判断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简单朴实的语言,也解释清楚了为什么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总是伴随着大江大河而产生的原因。人类的生存都伴随着经济行为的发生。有人的地方就有经济行为,而经济行为而更好的促进人类发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国富论》中关于水陆运输的记载“需一百人,四百匹马和五十辆四轮运货车搬运的货物,可借水运之便,由六人或八人搬运。而且,把二百吨货物由伦敦运往爱丁堡,依最低陆运费计算,亦需负担一百人三个星期的生活费和四百匹马五十辆四轮运货车的维持费,以及和维持费几乎相等的消耗。若由水运,所应负担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六人至八人的生活费,载重二百吨货船的消耗费,和较大的保险费,即水运保险费与陆运保险费之间的差额。所以,假若在这两都市间,除陆运外,没有其他交通方法,那么除了那些重量不大而价格很高的货物而外,便没有什么商品能由一地运至另一地了。”由于水运的便利优于陆路,水路有庞大的网状结构,能将生产的产品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发生交换行为。同时水路是天然产生的,在几千年前随着人类的出现都一直存在,它的不易变根性决定了人类只能伴随着河流而居,而改造河流也是近代科技发展的结果。河流对于交换的有利性,促进了经济行为的发生。从而带动了地区的繁荣,富裕了人民生活。这样又吸引着更多人的迁入,加入经济生产环节。如此循环,城市的规模就出现了。也就生出了人类的文明。
Tag:读后感,名著读后感,小学生读后感,读后感的写法,读后感
- 《国富论》简介及个人读后感3000字(二)
- › 《国富论》读后感1200字(七)
- › 《国富论》读后感5000字(一)
- › 《国富论》简介及个人读后感3000字(二)
- › 《国富论》读后感1600字(四)
- › 《国富论》读后感,关于分工原因(五)
- › 《国富论》读后感1000字(六)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国富论》简介及个人读后感3000字(二)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国富论》简介及个人读后感3000字(二)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国富论》简介及个人读后感3000字(二)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国富论》简介及个人读后感3000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