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有则笑话,说的是有个人母亲去世时吃红米饭,一个腐儒认为居丧者不能吃红米。理由是,红色是喜事的颜色。对此谬论,那人从腐儒的论据中寻找突破口,反问道:\"照你的说法,那么吃白米饭的人家就都有丧事了?\"这样的反驳,不仅简明有力,而且饶有兴趣。
再如,有位学生为了证明\"弱小者只要创造条件,把握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就可能战胜强者\"的观点,用了这样一则材料作论据:浙江西部山区有一种刺猥,常腹部朝天地蜷缩在猛兽出没的地方,当饿虎一口把它吞下之后,它就立即恢复原形,用全身钢针般的硬毛刺穿虎霸王的胃壁,致虎于死命,然后慢慢啃食虎肉。
再如,某著名作家刘绍棠(16岁上高一,发表了《青枝绿叶》)到某国去访问,一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刘先生,听说贵国进行改革开放,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这样一来,你们的国家不就变成资本主义了吗?\"刘绍棠反戈一击:\"照此说来,你们喝了牛奶,就会变成牛了!\"吃牛肉不会长牛肉,吃鸡蛋不会下鸡蛋。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不事例往往能引出大道理。再比如:有则材料说,一位市长一直把\"造诣\"读成zao zhi。后来还是一个中学生给他指了出来。就此事,有文分析:为什么一位市长将一个字错念了许多年,同僚、下属里头,竟没有肯为市长纠正一下,究其原因,都是怕冒犯市长,没勇气站出来。推而广之,纠正市长的其他错误提出批评,那该是何等的不易。
猎取新奇,追求细小,是选材产生魅力的途径。唯其新,才能引人入胜;唯其小,才能小中见大,巧中见新。而要选出这种\"新\"、\"小\"的题材,一是靠平时留心,注意报刊上的最新报导,最新成果,新奇事件;二是靠临场筛选,即把通过联想来的材料加以比较分析,从比较中找出最切题意,最合时代精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规律,而且自己最熟悉,别人可能考虑不到的材料。只有如此,才能写出内容新鲜的文章,收到理想的效果。有些考生作文时老在旧的材料上兜圈子,某些材料老子用了儿子用,张三用了李四用,\"涛声依旧\",让人兴味索然。
3、收光聚焦,点\"材\"成金
这是指将所有材料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一篇文章如仅仅局限于某一事物或某几个材料的界定之内,就象课堂上端坐的小学生,那表达效果一定不好,相反,如果考生能够将文章的材料聚焦在一个深刻的道理上,就会平添文章深遂的内涵,使阅卷人折服。1992年高考中的记叙文,有一考生在具体描写了\"运动鞋\"看过让人生气的足球赛后,回到他踢碎瓶子的地方,耳闻目睹了\'红雨衣\"、\"伞下一对\"的牢骚话和行为后,亲自打扫完垃圾,他写道:\"他胜利者般地开怀大笑了,他充满自豪地喊\'中国人\'。接着,他朝着回家的路走去。他要回去看那场足球赛的录相,琢磨琢磨中国到底输在哪儿,现在他明白,足球腾飞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一样,要每个中国人尽心尽力!\"把一件平凡的材料引向了足球的腾飞,环境的改变,中国人的素质,概括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又如同年的议论文中有一篇《劝君莫作\"批评家\"》的文章,考生在抨击了\"高跟鞋\"、以及社会上空头批评家的态度作法后,写道:\"空谈误国,实干兴帮,劝君莫做\'批评家\',要脚踏实地去干,以实际行动去改造世界\"。这些概括可谓一语中的,使评卷者佩服你的见识非凡。
材
Tag:作文指导,初中作文指导,作文指导教案,作文素材 - 作文指导
- 高考作文如何运用材料
- › 好句:高考作文中常引用的50句经典名著语言
- › 高考作文素材:《卡拉马佐夫兄弟》经典语录
- › 高考作文素材:《罪与罚》经典语录
- › 高考作文素材:《白痴》经典语录
- › 高考作文素材:《地下室手记》经典语录
- › 高考作文素材:《死屋手记》经典语录
- › 高考作文素材之一:优美语句100例
- › 高考作文:作文好句好段摘抄
- › 高考作文人物描写经典好句子
- › 高考作文优秀题记精选
- › 高考作文网络俏皮话精选集
- › 高考作文古代哲理名句集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作文如何运用材料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作文如何运用材料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作文如何运用材料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作文如何运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