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是白居易《忆江南》词。虽说江南春好,但并非天天艳阳晴空。春天是个天气多变的季节,特别是春末夏初的时候,江南气候更是阴晴不定。唐代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诗云: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阖闾"即苏州城,相传为春秋吴王阖闾所建。诗中"春寒阴复晴"正是概括了江南春天天气的特点。这是冷暖气流在江南地区互相对峙的结果。
春天也是多雨季节,正如汪藻《春日》诗云: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旁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田野碧绿,鸥鸟悠闲,桃花出篱笑,过午有鸡叫,但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春雨连绵。
春雨潇潇,春意盎然。诗人们曾对春雨起了许多雅号。戴叔伦《兰溪棹歌》:"兰溪三月桃花雨",僧志南《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春雨总是和春花联在一起。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人夜而不寐,从今夜的雨声联想到明朝的卖花声,从那淅淅沥沥的春雨,仿佛闻到大街小巷的杏花香,正写出春雨杏花之间的讯息。
春天雨水充沛,对春耕春种大有好处,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冬耕之后,土埌里正缺水,一场春雨滋润大地,水分真象黄金一样宝贵。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吟诵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里,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
春雨仿佛很知时节,适时而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抓紧这个宝贵时节,备耕积肥,耕翻土地。李绅《古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有春播得好,才有秋天的收获季节。
多雾也是春天天气的一个特点。唐代书法家张旭《山行留客》描写道: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春天在山中因为云雾水气很大,即使晴天也会把衣服沾湿。
春季在江南地区气旋很多,雷雨经常发生在内陆地区,而且雷雨出现最高峰不是在夏季而是在春季,白居易《闻雷》就写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正月雷声始动,这雷声惊醒了蛰伏中昆虫。当然,这雷声并不都是每年正月,而虫类也并不是真正被雷声所惊醒。不过,惊蛰前后不谋而合地出现春雷却是事实。春雷多是热雷雨,入春以后,气温回升,东南海洋上的暖湿空气活跃,冷暖空气交锋,空气变得不稳定了,云中有强烈的上升下降气流,导致雷电现象产生。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地形多种多样,春光处处不一样。在江南四季分配得比较均匀,有明显的春和、夏热、秋爽、冬寒的四时变化。但是在云贵高原,湿润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不甚分明。在华南无冬区时里,春季没有起点,秋季没有终点,并且干湿季节明显。唐代诗人柳宗元在广西柳州作《二月榕叶》诗云: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竟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这首诗意思是说,二月是中原桃李争春的时候,但在柳州的榕树,却于此时落叶最多,使人迷惑不解,这是春天还是秋天。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归去,唤取归来同往。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清平乐"晚春》词,这首词问得有趣,春归何处?答得也很妙,当黄鹂百啭,蔷薇影动之际,春光即将流逝了。待到明年春暖花开,又是一个春色各异,绚丽多采的春天。
标签:春天 诗句
Tag:好词好句,好词好句大全,好词好句好段,作文素材 -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