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过这次旅游,让我大开了眼界。
B、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要想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必须刻苦,勤奋,再刻苦,再勤奋!
C、北京博物馆展出了二百万年前新出土的黄河象化石。
D、《忆铁人》一文反映了铁人关心群众,勇于承认错误,严于律己。
1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yun
A、不速之客——陨石,真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啊!
B、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C、“行啊”,小敏回答说。“叫我干什么都行!”
D、“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徐向前元帅常常告诫自己的子女不要靠爸妈去“铺路”。
18、衔接短文,最恰当的一组是( )。
清晨,每当嘹亮雄壮的国歌奏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同学和老师无不兴奋异常,满怀激情。看,操场上,飞速跑向教室的同学立刻停住脚步,打扫卫生的同学立即放下手中活,赶往上班的教师马上收住匆匆的步伐。他们都就地立正面向国旗,恭恭敬敬行礼。________
A、然而,往往有小同学却随随便便走来走去,因为他们还不懂这是庄严的时刻。
B、然而,往往有老爷爷或老奶奶却若无其事地在操场上走来走去,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这是庄严的时刻。
C、然而,往往有“名牌服装”,手持“大哥大”,若无其事昂首挺胸从站立者身旁擦过。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庄严的时刻?不可思义!
D、此时此刻,我总是思潮翻滚,那不是祖国在召唤我们吗?
19、下列是排列错乱的段落,合理顺序的答案应是( )。
⑴他吃得非常痛快,一点儿也没有怪我们请他太迟的意思。
⑵在下午六点钟的时候,他果然来了。
⑶他不仅会种桃子,而且还会品尝桃子的滋味。
⑷他把桃子放在袖口上擦了两下,就坐在院子中央的一条凳子上吃起来。
⑸当说明了我们的意思以后,他就欣然地走到桃树下,轻轻地把手伸向桃子,桃子于是便自动地落到他的巴掌心里,好像专门 等他来摘似的。
⑹相反的,从他品尝桃子滋味的表情来看,倒似乎是在夸奖我们的种植技术呢——他丝毫没有想到这种技术完全是他传授给我 们的。
⑺他是一个朴实而又热心的人,随便什么时候去请他,总是不会推却的。
A、⑶⑺⑵⑸⑷⑴⑹ B、⑺⑵⑸⑶⑷⑴⑹
C、⑺⑵⑸⑷⑶⑴⑹ D、⑵⑸⑶⑷⑴⑹⑺
二、阅读(共50分)
㈠阅读片断完成第20—24题(共12分)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①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婷婷立在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②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③而眼前的荷叶,那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和杨柳是一样的。④你瞧,那叶面上的水珠滴溜溜地滚动着,满池的荷叶简直在翩翩起舞了。
20、哪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花港观鱼绿的特点?用“ ”划出。2分
21、“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这句话是从这段文字中抽出的,应在( )。2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2、给这段话加上一个恰当的小标题。________2分
23、作者为表现花港观鱼的绿色之美,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 ( )3分
A、记叙和说明 B、描写和说明
C、描写和记叙 D、描写和议论
24、下列对本段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描写花港观鱼的“绿”重在强调它的生命力。
B、描写花港观鱼的“绿”,在描写池中新荷之绿的同时又描写了池旁杨柳的嫩枝之绿,重在强调那里充满生命之“绿”。
C、描写花港观鱼之“绿”,主要描写那池中的新荷之绿。描写杨柳嫩枝目的是衬托“新荷”表现出来的生命力。
D、为表现花港荷池的无限生机,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并运用叠词作修饰。
㈡阅读短文,完成第25—30题。(共18分)
一次,仪山禅师洗澡。
水太热了点,仪山让弟子打来冷水,倒进澡盆。
听师傅说,水的温度已经刚好,看见桶里还剩有冷水,做弟子的就随手倒掉了。
正在澡盆里的师傅眼看弟子倒掉剩水,不禁语重心长地说:“世界的的任何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贵是贱,都各有各的用处,不要随便就浪费了。你刚才随手倒掉的剩水,不就可以浇灌花草树木吗?这样水得其用,花草树木也眉开眼笑,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弟子受师傅这么一指点,从此便心有所悟,取法号为:“滴水和尚。”
25、给短文选择一个题目,用“√”标出。2分
(仪山禅师 滴水和尚 一举两得 万物皆有所用)
26、这个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
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6分
27、给短文分段,在文中用“‖”标出。3分
28、划出文中既是拟人句,又是反问句的句子。用“ ”标出。1分
29、文中划线中的“一举两得”,“一举”指:_______
“两得”指: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乐而不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3分
30、弟子心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 )3分
A、讲究节约,不要浪费一滴水。
B、万物都有用处,不要随便浪费掉。
C、要珍惜自己存在的价值。
D、法号应该取为“滴水和尚”
㈢认真阅读下文,仔细作答第31—37题。(共20分)
一 只 贝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美丽、漂亮),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哗哗地落潮去了,他们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上,
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刻围拢来,将他们的软肉啮(nie) 掉,空剩下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wo)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他们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条。
- 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 ›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青岛版)
- ›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 ›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研计划
- ›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音乐教学总结
- › 2016年小学六年级上学期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 › 最新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总结
- ›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 › 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人美版)
- › 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人美版)
- › 重点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 ›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