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mf8.com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五花山》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花山》教学反思
一、抓住一个点,牵成一条线,逐步深入。
都说课堂上只要抓住一个点老老实实地进行训练既可,那《五花山》这篇课文我到底抓哪一个点呢?思来想去,我决定从文本的语言入手,本课描写秋天的五花山时,联想的句子比较多,那我就抓“联想”这个点。
目标:1、知道什么是“联想”,能找出运用“联想”这一手法的句子理解体会。
2、能掌握读好“联想”的句子的方法,并尝试着运用联想的方法写一句话。
过程如下:
出示句子: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象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1、自己好好地读读两句话,第一句话已经写出了树林的颜色,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加上去后面这半话呢?
2、交流第二句好在哪里。
生1:第二句话写出了“好象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让我感觉这金黄色很亮很亮。
生2:第二句话让我感觉到这阳光一定是金灿灿的。
师:像这样的句子,作者看到了金黄色,就想到“阳光到集中到一起”,这种由一样事物想到另一样事物的写法我们叫它联想。(板书:联想)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作者看到金黄色,想到会是阳光,而不是别的灯光、月光或者什么光呢?
生1:因为阳光是金黄色的。
生2:因为灯光、月光都不会给人金黄色的感觉。
师:是的,金黄色和阳光的颜色是相似的,所以作者会由金黄色想到了阳光。那你能读出联想的感觉来吗?
指名读,读得不好。
师:当我们读联想的句子时,读到联想的这一部分,速度可以慢一点,仿佛一边读一边想。你们用这个方法试试看。
指名读,读得不错。
师:你刚才读的时候语速比较慢,我听着听着也仿佛产生了联想。这里还有一个词语,它提示了我们这个句子是联想句,如果你读的时候注意一下这个词语,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指名读,该生读得很好,也突出了“好象”这个词。
师:你是很聪明,一下子就找到关键的词语。我们读书的时候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关键的词语,现在大家一起来读这个句子,注意速度和关键词。(生读,读得相当好。)
师:联想的句子中往往都会有个词语提示我们这是作者的想象,句子中的“:好象”就这样的一个词语,你能给这里的好象换一个词语吗?
生1:仿佛
生2:似乎
师:是的,这样的词语都能提醒我们这是一个联想的成分。
那你们再继续读描写秋天的这一段话,找出同样是用了联想这一方法的句子来。
3、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理解,体会,朗读。
4、学完课文后,师:《五花山》这篇课文不仅景色美,作者写得也很美,这和作者恰当地运用了联想这一手法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也会写一写联想的句子,我们也可以把文章写得很精彩。课文中正好冬天这一景色没有写,来,试试看,你能用上联想的方法写一写吗?
在学生欣赏完冬天的景色后出示例句: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象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然后把句子补充完整,不用写很多,一两句话就可,一定要用上联想的方法。
下过一场大雪,有的树林变成了白色,好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过一场大雪,有的树林变成了白色,远远望去,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采用朗读评价法,抓关键词以读促思。
课文的第二和第三小节分别描述了五花山春、夏两季美丽的绿色,学生在理解方面没有难点,关键是教师要点拨他们体会“冒、涂、染”这三个词的恰当运用。那到底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这几个重点词上来呢?怎样才会让学生很自然地关注这几个词,而不是因为教师生硬的牵引呢?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出示: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师:这种绿色多美,淡淡的,嫩嫩的,你们还等什么,快好好地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着读着,你有没有读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呢?
学生纷纷说有,指名读。
师:到底是哪个词给了我们这样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呢?
生1:是“冒”,我读到“冒”就觉得树叶正在长出来。
生2:我读“冒”的时候,好象看到树叶正像小草一样偷偷地钻出来。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把树叶“冒”出来的经过读得很生动吗?
生读,很恰当地抓住了“冒”的重音。
师:你读得真好,我听你读的时候就感觉这树叶在长啊长啊,好象一直在长。小朋友们,这么多的树叶不停的冒出来,有趣极了,美丽极了,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有重音,有感情,读得还不错。
师:同学们,这着这个句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以前也学过这样的感觉差不多的句子?
生很兴奋地说:是“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你真聪明,是啊,无论是“冒”还是“抽出”,都给了我们一种化静为动的感觉,语言文字真是奇妙,我们平时读书的时候一定多留意这些写得特别生动的词语。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三、从词语切入,再以词语结束,在词语中走一个来回。
我经过再三思考,还是决定要以“五颜六色”这个词语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最后再以这个词语结束阅读转到写话环节。具体过程如下:
1、五花山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山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一个能概括五花山的特点的词语。
学生很轻易地找出“五颜六色”这个词来。
2、“五颜六色”的五花山到底都有哪些颜色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圈出写五花山颜色的词来,并完成填空。
五花山是五颜六色的。
春天的山是()。
夏天的山是()。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有(),有(),有(),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