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遇到困难在学习小组中共同交流、启发,对于“淘不住”“遂令”等词语,教师要给予讲解。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学生,参与小组交流之中,查找问题,适时点拨。
3.集体交流学习情况:指名读一读诗,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品味“遂令东海变桑田”蕴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8.课堂练习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9.作业安排
1.搜集与“水”有关的古诗。
2.喜欢《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有关西湖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喜欢《浪淘沙》同学,可以找到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读一读。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自制课件(西湖美丽的风景图片并为朗诵配音)
11. 自我问答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很好的利用了教材以及其它教学资源,教学中能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注意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就本课的两首诗而言,前一首语言质朴,通俗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晦涩难懂的典故,青岛的学生又比较了解大海,适合放手让学生自学。于是教师调整了学习顺序,先学习第二首诗,总结学习方法后,再鼓励学生自学。将实践后总结的学习方法,用简短的几个词来概括,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加之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更能指导学生课内外的自学。
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上我们能感受到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特别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质疑并借助注释及交流互助的方式读懂诗意。古人写诗“贵在含蓄”,“意在言外”。学生学诗,也从诵读入手,披文入情,做到入情入境,体会诗人的含蓄之美,与诗人产生共鸣。在引导学生体会意境时,运用语言描述、图像渲染、配图配乐吟诵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诱发想像,使其在头脑中再现出生动鲜活的画面,受到相应的情感及审美陶冶。
老师还特别善于引导学生仔细品昧、反复推敲,领悟诗人写法的巧妙,不断积累语言。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又可以给学生表达情感提供借鉴。经过阅读实践,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掌握学习方法就尤为重要。
更多文章进入:
www.kmf8.com小学频道 五年级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浪淘沙》《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 › 八上生物寒假作业测试题(北师大版含答案)
- › 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北师大版)
- › 初二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初二下册
- › 201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期期末试题
- › 2016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 › 初二下册数学期中复习测试题(北师大版)
- › 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复习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
- › 2016年北师大版同步初三语文家庭作业
- › 北师大版同步初三语文家庭作业
- › 2016北师大版初二政治暑假作业
- › 北师大版初二历史寒假作业
-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寒假作业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浪淘沙》《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浪淘沙》《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浪淘沙》《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浪淘沙》《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