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综合应用
三、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5、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6、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 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 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进度
测验安排
1
2.16-2.20
一、分数乘法
1-6页
2
2.23-2.27
7-12页、
测验一单元
3
3.2-3.6
二、长方体(一)
13-18页
4
3.9-3.13
19-23页、
测验二单元
5
3.16-3.20
三、分数除法
24-27页
6
3.23-3.27
28-33页
7
3.30-4.3
34-37页、
8
4.6-4.10
38-40页
测验第三单元
9
4.13-4.17
四、 长方体(二)
41-45页
10
4.20-4.24
46-51页
11
4.27-4.30
52-55页、
测验第四单元
12
5.4-5.8
五、分数混合运算
56-59页
13
5.11-5.15
60-63页、
测验第五单元
14
5.18-5.22
六、百分数
64-69页
15
5.25-5.29
70-74页
16
6.1-6.5
75-79页
17
6.8-6.12
80-83页、
18
6. 15-6.19
七、统计
84-92页
测验第六单元
19
6.22-6.26.
测验第七单元
20
6.29-7.3
总复习
93-96页
测验总复习
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年级学生经历了近五年的课改实验,已成为课改的受益者,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上课遵守纪律也很积极发言,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并初步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倾听、书写认真、作业完成会检查、课前课后会预习复习、及时订正作业等的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怕做作业不守纪律的坏习惯。
由于本学期的新知学习与旧知联系密切,为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本学期知识,本学期改进如下:(一).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二)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三)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五)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六).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第 一 单 元 《分数乘法》 教 学 计 划
计划
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研讨
课例
课外辅导与活动
8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分数乘整数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方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对分数乘法算理的理解
2、正确进行计算。
1、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借助直观图形,促进学生对分数乘法的理解。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自己解决问题。
《分数乘法(三)》
全组数学老师对1、2进行教材分析。
第 二 单 元 《长方体(一)》 教 学 计 划
计划
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研讨
课例
课外辅导与活动
7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经历展开与气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难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发展空间观念。
1、借助直观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空间观念。
2、通过动手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及丰富研究的方法。
3、通过小组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学生研究的能力。
《展开与折叠》
全组数学老师对3、4单元进行教材分析
李飞莲上研究课。
第 三 单 元 分数除法 教 学 计 划
计划
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研讨
课例
课外辅导与活动
9
课
时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了解倒数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4.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意义
倒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4、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分数除法(一)
王婷上研究课。
第 四 单元 长方体(二) 教 学 计 划
计划
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研讨
课例
课外辅导与活动
9课时
1、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
2.认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
3.探索某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4,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及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能运用体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先测量再计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体积与容积》
全组数学老师对5、6单元进行教材分析。
周杰上研究课
第 五 单 元 《分数混合运算 》 教 学 计 划
计划
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研讨
课例
课外辅导与活动
8课时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景,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3、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整数的运算律中同样适用。
4、结合具体情境,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景,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两点都在分数混合酸(一)(二)中,教材呈现了分布计算和在分布计算基础上的综合运算,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一样。
《分数混合运算(一)》
刘洁上研究课
第 六 单 元 《百分数》 教 学 计 划
计划
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研讨
课例
课外辅导与活动
11课时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4.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教学难点:
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和百分数的意义。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的方法。
3.注重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百分数的意义》
全组数学老师对7单元进行教材分析
王桂兰上研究课
第 七 单 元 《统 计》 教 学 计 划
计划
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研讨
课例
课外辅导与活动
5
课
时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2.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通过实例,理解并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
4.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有用的信息。
1.能够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4.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1.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将学习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和统计量描述数据,。
2.结合具体实例,呈现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做一些简单的预测或推断。
3.提供一组具有实际背景的数据,让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的知识。
《中位数和众数》
龙入云上研究。全组数学老师制定复习计划
-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 ›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计划安排
- › 2016年最新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 ›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教研计划(教科版)
- ›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 ›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学计划精选
- ›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湘教版)
- › 江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 ›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美术教学计划案例
- › 浙美版五年级下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 ›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案例
- › 五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精选案例
- › 2016学年五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