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计划总结数学计划总结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正文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10-20 00:41:51]   来源:http://www.kmf8.com  数学计划总结   阅读:8128
概要: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综合应用三、解决问题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3、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5、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6、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四、情感与态度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 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 论的确定性。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标签:数学教学计划,数学教学总结范文,http://www.kmf8.com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综合应用

三、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5、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6、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 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 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2008-2009年度下学期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进度

测验安排

1

2.16-2.20

一、分数乘法

1-6页

 

2

2.23-2.27

7-12页、

测验一单元

3

3.2-3.6

二、长方体(一)

13-18页

 

4

3.9-3.13

19-23页、

测验二单元

5

3.16-3.20

三、分数除法

24-27页

 

6

3.23-3.27

28-33页

 

7

3.30-4.3

34-37页、

 

8

4.6-4.10

       38-40页

 

测验第三单元

 

9

4.13-4.17

四、 长方体(二)

41-45页

 

10

4.20-4.24

46-51页

 

11

4.27-4.30

52-55页、

测验第四单元

12

5.4-5.8

五、分数混合运算

56-59页

 

13

5.11-5.15

60-63页、

测验第五单元

14

5.18-5.22

六、百分数

 

 

 

 

 

 

 

64-69页

 

15

5.25-5.29

70-74页

 

16

6.1-6.5

75-79页

 

17

6.8-6.12

80-83页、

 

18

6. 15-6.19

 

七、统计

 

 

84-92页

测验第六单元

19

6.22-6.26.

测验第七单元

20

6.29-7.3

总复习

93-96页

测验总复习




























































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年级学生经历了近五年的课改实验,已成为课改的受益者,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上课遵守纪律也很积极发言,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并初步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倾听、书写认真、作业完成会检查、课前课后会预习复习、及时订正作业等的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怕做作业不守纪律的坏习惯。

由于本学期的新知学习与旧知联系密切,为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本学期知识,本学期改进如下:(一).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二)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三)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五)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六).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第   一   单 元   《分数乘法》 教 学 计 划

计划

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研讨

课例

课外辅导与活动

 

 

 

8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分数乘整数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方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对分数乘法算理的理解

2、正确进行计算。

 

1、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借助直观图形,促进学生对分数乘法的理解。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自己解决问题。

 

 

 

《分数乘法(三)》

全组数学老师对1、2进行教材分析。

 

 

 

第   二    单 元   《长方体(一)》 教 学 计 划

计划

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研讨

课例

课外辅导与活动

 

 

 

7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经历展开与气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难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发展空间观念。

 

1、借助直观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空间观念。

2、通过动手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及丰富研究的方法。

3、通过小组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学生研究的能力。

 

 

 

《展开与折叠》

全组数学老师对3、4单元进行教材分析

李飞莲上研究课。

 

 

   第  三 单 元   分数除法    教 学 计 划                                 

计划

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研讨

课例

课外辅导与活动

9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了解倒数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4.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意义

倒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4、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分数除法(一)

王婷上研究课。

 

第 四 单元   长方体(二)  教 学 计 划

计划

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研讨

课例

课外辅导与活动

9课时

1、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

2.认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3.探索某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4,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及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能运用体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先测量再计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体积与容积》

全组数学老师对5、6单元进行教材分析。

周杰上研究课

 

 

第    五   单 元   《分数混合运算 》         教 学 计 划

计划

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研讨

课例

课外辅导与活动

8课时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景,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3、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整数的运算律中同样适用。

4、结合具体情境,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景,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两点都在分数混合酸(一)(二)中,教材呈现了分布计算和在分布计算基础上的综合运算,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一样。

 

《分数混合运算(一)》

刘洁上研究课

 

 

第    六   单 元   《百分数》        教 学 计 划

 

计划

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研讨

课例

课外辅导与活动

11课时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4.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教学难点:

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和百分数的意义。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的方法。

3.注重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百分数的意义》

全组数学老师对7单元进行教材分析

王桂兰上研究课

 

 

 

第  七 单 元  《统 计》 教 学 计 划

计划

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研讨

课例

课外辅导与活动

 

 

5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2.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通过实例,理解并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

 4.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有用的信息。

 

1.能够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4.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1.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将学习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和统计量描述数据,。

2.结合具体实例,呈现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做一些简单的预测或推断。

3.提供一组具有实际背景的数据,让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的知识。

 

《中位数和众数》

 

 

龙入云上研究。全组数学老师制定复习计划

上一页  [1] [2] 


Tag:数学计划总结数学教学计划,数学教学总结范文计划总结 - 数学计划总结
上一篇: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