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唐山地震出现于震前6小时至发震的瞬间,并以临震前10分钟为最。也有震前3—4天,甚至更长时间
就出现地光。地光的形态和出现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震前较早出现的地光无固定形态,主要是大面
积发光,光不耀眼,变化不激烈,持续时间较长,随着发震时间的逼近,各种形态的地光相继出现,有带
状光、片状光、球状光、柱状光等。并且亮度增加,变化激烈,发光时间短促,忽隐忽现,持续几秒至几
分钟,形成高潮。地光的颜色五彩缤纷,蓝、红、黄、白、橙、绿等各色俱全,以蓝、白、红者为多。此
外,还有少见的复合色,如银蓝色、绿青色等。地光出现的地点多在贴近地面的低空大气中。地光的范围
一般不是出现在震中区的某一点上,而是出现在震中区相当范围内许多点上,如海城地震地光出现范围达
200公里以上,不但山区、平原有地光,海上也有发光现象。唐山地震前秦皇岛附近海面就观测到海水发
光现象。地光出现的方向也有规律,震中区地光多沿地质构造带出现,外围地区看到的地光多指向震中方
向,地光出现的同时往往伴随有响声、怪味、地磁干扰等奇异现象。地光还会伤害人体和植物,海城地震
震中区某些居民面部有不同程度的灼伤,几天后皮肤表面龟裂翘皮。唐山地震在郊区的农田里发现青椒有
烧伤的焦斑痕迹。根据宏观调查表明,地光绝大多数在夜间被看见,但白天同样会出现地光,因白天天空
太亮,不容易被人们察觉。
③综上所述,地光现象十分丰富多彩,也反映地光的成因是复杂的。由于地光时间短促,至今尚未研究出
观测地光的仪器,来分析地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仅凭肉眼观察,难免出现偏差。目前对地光的成因
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还处在推想假说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是震前地下岩石受到剧烈的挤压,直
至破裂时释放大量电子流,产生压电效应,激发周围空气使其闪烁发光。科学家在实验室对岩石的压缩破
裂实验也证明岩石爆裂时会产生闪光现象。二是深部地下水在震前强烈渗透,形成高压电场,使地表大气
电场增强,携带不同电荷的气流发生中和放电,产生类似闪电的地光。也有人认为地光可能与地下可燃性
气体自燃有关,这些可燃性气体以地裂缝、井口、喷沙孔为通道喷出地表。还有人认为地光是地下放射性
物质辐射使低空大气电离而发生地光等。
④尽管目前对地光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但是地光作为大地震前的一种前光预兆,已被多次震例证实,这使
得我们完全有可能把它作为一种临震预报手段。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一定会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
它为人类服务。
14.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和使用的说明顺序(3分)
15.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不少于三种)(3分)
16.仔细阅读第③段,归纳一下人们对地光的成因主要有哪几种推想。(4分)
17.文章说:“目前对地光的成因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还处在推想假说阶段”。阅读本文,开动脑筋,请
你谈点对“地光”成因(文章所谈及的内容除外)的独特认识。(2分)
(四)阅读《母亲的炫耀》一文,完成18——21题。(计12分)
①他是从小城考进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大学毕业并工作后,他很快和一个北京姑娘结婚生子。由于妻子
是独生女,他就和岳父母住在一起,年幼的孩子由姥姥照看。
②一度以为,这就是最幸福圆满的生活了。直到有一天,他在办公室看地图时,蓦然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和
一直居住在乡下多年没有见面的父母。记忆中,母亲常常念叨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到天安门看看,但当
儿子身在北京并结婚生子的时候,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年迈的父母没有到北京来。他感觉到自己很对不
起母亲。于是,他拨通了老家的电话,郑重地邀请母亲有时间一定要让哥哥陪着来北京看看天安门,看看
她从未谋面的小孙子。
③正是小孙子触动了母亲的神经。一个月后,因公出差的哥哥特意绕道北京把母亲送到他家中。
④见到孙子那一刻,老人家浑浊的眼睛突然变得清亮起来。她想抱抱孙子,可孙子赖在姥姥怀里,怎么哄
也不让奶奶抱。她想亲亲孙子,在她靠近的刹那,妻子慌忙搀着她坐在了沙发上。母亲坐在那里,显得有
些茫然无措。吃罢午饭,母亲不顾旅途劳累,想给孙子洗洗衣服。家中清洗衣物是妻子负责的,全自动洗
衣机母亲不会用,根本就插不上手。下午时分,母亲又想帮着做饭,但看着厨房里现代、洁净的灶具,却
又不知如何操作……
⑤直到傍晚时分,他才猛然想起母亲的住宿问题。家里根本就没有母亲居住的地方。他想让母亲和妻子住
在一起,自己住客厅,但料想有洁癖的妻子肯定不会同意。坐在身旁的母亲看出了儿子的为难,便笑着说
:“我睡客厅吧!”母亲大老远地来到北京,他怎么能让母亲住客厅呢?
⑥外面华灯初上,夜风清凉,昏黄的天空中零星地飘洒着小雨。他搀着母亲在附近找了一家宾馆。回到家
躺在床上,他久久难以入眠,他能体会到此刻身在宾馆的母亲的巨大孤独感。
⑦第二天,母亲就坚持要回到乡下去。愧疚无奈中,他向单位请了假,送母亲回家。一路上母亲很少说话
,他猜想,母亲一定是埋怨他了。
⑧小城的夜沉而静。第二天清晨,他还没有起床,就听到母亲和邻居在家门口拉家常。邻居大婶问她这一
次去北京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母亲用炫耀的口气说:“儿子的家就是妈的家,孙子也不认生,谁让咱是
孩子的奶奶呢!呵呵。只是儿子对我太好了,让我住宾馆,我怕他多花钱,就急匆匆地赶回来了!”
⑨想起母亲一个人住在宾馆里的情景,想到母亲好不容易去了一趟北京竟然忘了带她去看天安门,也只有
母亲啊,能在受了委屈后,还维护着儿子的形象。突然感到鼻子一阵酸涩,他慌忙用双手捂住脸庞,泪水
从指缝中穿过,落到枕巾上。
——选自《新一代》2009年5期
18.母亲很快地就来到了北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
19.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母亲就坚持要回到乡下去”的原因有哪些?(3分)
-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 2016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 › 2016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 › 2016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 › 2016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 2016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 › 2016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情况分析
- › 七年级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三
- › 七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 › 七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3篇
- › 七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2
- › 七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4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