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胡萝卜起获之后,她就叫我到地里翻找遗落的果实。那年头村里缺粮的人家很多,家家户户的老人孩子都争着拾秋,因而每次我总是满怀希望而去,常常带着失望而归。后来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不再为饭碗发愁了,渐渐地,拾秋这种延续了不知多少年的现象,便也悄然终止了。有一次我回到老家豆村.刚从地里拾回一背篓稻子的母亲唏嘘不已:这哪像是过日子做的事,遍地撒的都是庄稼,连脚都踩不下去,阎王见了都会心疼的。也许就是打那时起,母亲便成了村里唯一一个拾穗的人,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
⑤其实母亲是用不着这样做的,如今的生活早已改变,父母的生活费用也由儿女们全
包了。可是母亲不这么看。她感叹道,人那,最容易忘本,只要三顿饱饭一吃,就记不得挨
饿的滋味了。
⑥大概是前年秋天吧,父亲打电话说母亲病了,我匆匆忙忙赶回到豆村,只见瘦弱的
母亲睡在床上蜷作一团,我上前握住她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这时父亲
开始唠叨起来,他说牛喘气那块水稻田你是知道的,烂泥深得连牯牛都拔不动腿,我叫她
不要去拾(稻穗),她非不听……母亲微微地睁开眼,下意识地剜了父亲一下。父亲便不再
吱声了。这时我发现母亲的床边码放着一堆稻子,我一下全明白了。
⑦母亲托人把拾来的稻、麦拿到镇子上去卖,再把卖来的钱放在一个小木匣里,就等
着过年了。母亲喜欢过年,过年时儿孙们就像归巢的小鸟,一个个都从很远的地方飞回来
了,这时母亲会打开那只木匣子给大家发压岁钱,发一个,说一句,这是地里拾来的。当我
的儿子接过压岁钱时,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深深地磕了三个头。我想,儿子的头,既是给
母亲磕的,也是给土地磕的,尽管他离土地已经很远了,但他的生命里却流淌着土地的血
脉。
⑧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晃动。朦胧中,她佝偻的身影
离土地似乎更近了……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陪伴( ) ②双膝( ) ③血脉( ) ④佝倭( )
18.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下面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好处。(4分)
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与母亲般配的文字,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由
于担心技术水平达不到,而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开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第②段运用了哪种描写?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在此处运用这种
描写有何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记叙中的哪一种?你认为作者记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母亲的一系列言行,作者断定母亲是村里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拾穗人,这从中
体现了母亲哪些优秀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儿子的头,既是给母亲磕的,也是给土地磕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儿子的头也是给
土地磕的?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末写道“母亲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晃动。朦胧中,她佝偻的身影离土地似乎更近
了”。作者再次提到母亲的“身影”,请从结构、内容两方面来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玄德拜请日:“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将拱听明诲”。孔明曰:
“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率。泪沾袍袖.表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孔明方受。
24.以上选段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1分)
2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一句表达其淡泊名利的志趣,上面的选段中的哪两句话与之相吻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结合选文说明能够感动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7.关于幸福有这样一段话:
“幸福就是生病时,父亲递到手上的药和暖暖的开水;幸福就是自己忙得忘记了,有人却还记得你的生日;幸福就是疲倦时,好好地睡了一觉直到天亮;幸福就是失去多年联系的同学,还能不期而遇;幸福就是穿着妈妈打的毛衣,虽不华丽但却温暖;幸福就是悲伤难过时,朋友们从未离开身边……幸福就是一种心思最单纯的感觉。”
- 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
- › 2016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 › 2016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 › 2016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 › 2016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 2016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 › 2016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情况分析
- › 七年级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三
- › 七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 › 七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3篇
- › 七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2
- › 七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4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