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验题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验题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深邃(suì) 模糊 (mó) 校补(xiào) 迥乎不同(jiǒng)
B、脚踝(huái) 踌躇 (chóu) 魅力(mèi) 妇孺皆知(rú)
C、燕然(yàn) 重荷 (hè) 奠基(diàn) 气冲斗牛(dǒu)
D、荒谬 (miù) 磐石 (pán) 迸发 (bìng) 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每项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2分)
A、鞫躬尽瘁 杂乱无章 锲而不舍 吴下阿蒙
B、鲜为人知 锋芒必露 一拍即合 心会神凝
C、马革裹尸 当之无愧 刮目相待 妄乎所以
D、可歌可泣 死而后已 迫不急待 慷慨淋漓
A、 B、 C、 D、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鲜为人知(新鲜) 气冲斗牛(星宿名)
B、迥乎不同(差得远) 义愤填膺(胸)
C、锲而不舍(刻) 刮目相待(擦眼睛)
D、群蚁排衙(衙门) 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地一项是( )(3分)
①福楼拜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非常严格,不但要求学生善于用 的目光去观察事物,而且要求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思想。
②当时,他是美国 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作工作。
③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 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④文学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 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的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
A、敏捷 妇孺皆知 引人注目 无时无刻
B、敏捷 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 无拘无束
C、敏锐 家喻户晓 引人注目 无拘无束
D、敏锐 妇孺皆知 锋芒毕露 无时无刻
5.和课文句子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B、“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C、卿言多务,孰若孤?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邓稼先(1924——1986),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B、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品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C、莫泊桑,法国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
D、《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7.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 千里路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8.《名人传》是《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5分)
①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 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 、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2分)
②请你概括叙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3分)
9.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①——④题。(7分)
历史是一艘行进的船,时间是一张网。我们每个人都在船上张网捕鱼。有那勤奋聪明的,就捕得多些;有( )的,就捕得少些。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到时大家都得扔掉网上岸。翻检个人的捕获,在20世纪的作业中,有 (a) ;有 (b) ;有爱因斯坦这样的好手,创造了一个物理的新纪元;有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创造了一个共和国。而空手上岸的人也不在少数。21世纪,我们将有什么样的创造,将出现什么样的世纪人物呢?这对有幸站在世纪门槛上的人,至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和诱惑。
①根据语境,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一个词语是 。(1分)
②从文中找出一个与“20世纪的作业中”的“作业”意思相同的词语。(1分)
③模仿画横线的句子,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历史是一本书,时间是一支笔。
仿写:
④给文中(a)处、(b)处的横线上补两个例子,要与后面的两个句式相同或相似。(3分)
补写句: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向:从前。②冀、雍:古代两个州的名称。③曩:以往,过去。④绝:横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甲翁之妻子去乡( ) (2)是山余亦未登( )
(3)愚公年且九十( ) (4)翌日,二翁偕往( )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差矣,汝之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3分)
(二)
胸像(王鼎钧)
①如果安放在纪念馆的胸像忽然说话,定是你永生难忘的经验。回忆起来,那天的事几乎就是如此。
②夏季常有这样的好天气,气温35度,浮云蔽日,海风习习,扛个木架摆在路旁做小生意的人都出来了。有个中国人占了一小段地方,架起他替丘吉尔画的像,他替玛丽莲•梦露西的像,打开一把椅子。你如果坐上他的椅子,他就替你画一张,使你感觉足以与丘翁玛姊并列。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验题
- › 七年级语文家庭作业:《 藤野先生》练习题
- › 七年级语文家庭作业优化测控:《诗五首》
- › 七年级语文家庭作业之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 ›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 2016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 人教版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 2016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学计划
- ›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验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验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验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