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人似乎随着花草都复活了,学生们特别的忙:换制服,开运动会,到崂山、丹山旅行,服劳役。本地的学生忙,别处的学生也来参观,几个、几十、几百,打着旗子来了,又成着队走开,男的、女的、先生、学生,都累得满头是汗,而仍不住的向那大海丢眼。学生以外,该数小孩最快活,笨重的衣服脱去,可以到公园跑跑了;一冬天不见猴子了,现在又带着花生去喂猴子,看鹿。拾花瓣,在草地上打滚;妈妈说了,过几天还有大红樱桃吃呢!
⑥马车都新油饰过,马虽依然清瘦,而车辆体面了许多,好做一夏天的买卖呀。新油过的马车穿过街心,那专做夏天的生意的咖啡馆、酒馆、旅社、饮冰室,也找来油漆匠,扫去灰尘,油饰一新。油漆匠在交手上忙,路旁也增多了由各处来的舞女。预备呀,忙碌呀,都红着眼等着那避暑的外国战舰与各处的阔人。多咱浴场上有了人影与小艇,生意便比花草还茂盛呀。到那时候,青岛几乎不属于青岛的人了,谁的钱多谁更威风,汽车的眼是不会看山水的。
⑦那么,且让我们自己尽量的欣赏五月的青岛吧!
(选自《春梦无痕》)
20.通读全文,用“/”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1.联系语境,说说第③段两个加点短语“春深似海”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
22.第④段中“女性的伟大”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说明。(2分)
23.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1)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绣成几团。
(2)男的、女的、先生、学生,都累得满头是汗,而仍不住的向那大海丢眼。
24.细读全文,说说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①。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①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康乐:②康乐:指南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25.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2分)
(1)略无阙处( ) (2)飞漱其间( )
(3)属引凄异(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7.翻译下面句子。(2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8.【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以静写动,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摘出一组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2分)
29.【甲】【乙】两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美文,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2分)
三、作文百花园(50分)
30.以“ ,我的最爱”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补全题目,横线上必须填写季节名称。(2)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写景的顺序和方法。(3)不少于600字。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1)jìn qiàn (2)谧 酝酿 (3)漫——曼 带——戴
2.A(提示:星罗棋布:像星星、棋子似的罗列分布。与语境不符,可用“纵横交错”。)
3.B(提示:A项将“开端”改为“基础”;C项将“增长知识”调到“提高修养”前面;D项将“事迹”改为“形象”。)
4.(1)楼台倒影入池塘 (2)沾衣欲湿杏花雨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5)长安
5.(3)(5)(4)(1)(2)
6.示例: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骄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绽放出活力和激情;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收获着自豪与荣光;洁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树琼枝,沉默的自然孕育着希望与梦想。
7.示例:“火人”象征着体育健儿如同一团团熊熊的火焰,在亚运会的大舞台上,燃烧生命的激情和梦想,冲破重重障碍,挑战运动极限。
8.示例:我不赞成打“小报告”这种行为。因为学生成长的前提是得到尊重,是老师能真诚地和他们交流,靠学生打“小报告”来控制班级的老师瓦解了学生做人的道德标准,使他们付出了沉重的心理代价。
9.(1)示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3)示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主题语:秋之歌(秋之韵) 栏目:秋天的诗;我眼中的秋天。 (5)示例: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10.阳光下济南全景:在空中上方俯瞰;薄雪覆盖下的山:站在地面远眺,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观察;冬天的水色:在地面上,视线由下而上仰视,然后目光由上而下纵览。
11.“更美的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 “绿的精神”指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的奉献精神。
- 2017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