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13.示例:“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14.温晴
15.银白色——嫣红——橘黄——鹅黄——雪白 作用:作者着力描写阳光色彩变化过程,其实是描写霜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的上升,也在一步一步地融化,这样就巧妙地扣住了标题中的“一点一点化开”。
16.本文春天迟来的原因是极北所处的的纬度位置偏北造成的,所以才会比正常的节气变化要晚;诗句中大林寺春天晚来的原因是垂直高度造成的的上下温差差别。
17.第③段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北方的霜花以人的性格,把它“走——来——走”的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18.因为这样的春天是靠着自身顽强在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它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的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做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19.示例: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春天的羽翼才一天天丰满起来了,为它以后的展翅高飞做着最充足的准备;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些一鸣惊人的人,都是在惊人之前做着最默默无闻的准备,不急于求成,不松懈,不畏惧困难,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迎来人生最美好的“春天”!
20.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第一段:主要写鲜花、绿叶、大海,是一幅自然的风景画,突出一个“美”字。 第二段:写少女、学生、生意人,突出一个“趣”字;第三段:抒发对青岛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21.不相同。第一个“春深似海”:春色像海绿,侧重说明海和路旁的绿叶是一样的颜色,突出绿得广阔无垠。 第二个“春深似海”:春意如海浓,突出春意的浓和深。
22.妇女们出于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早早地就穿出利落的新装”,迎着风在海岸上行走,成为最富有画意的“景儿”。所以她们最先知道“不会大冷”,因为春天已经来到。在“初春浅夏”汇合交替的时刻,她们不畏春寒,总“先一步,迎上前去,跟花们竞争一下”。这是她们“伟大”的具体表现。作者从形和神两方面写出了“女性的伟大”,这“伟大”就是指她们对美的追求。
23.(1)一个“绣”字,不仅使人自然联想到花儿如绣品的精细,美轮美免;还表现了花儿的饱满厚密。
(2)“丢眼”的意思就是看,生动写出了人们对于大海的一往情深、恋恋不舍的情态。
24.抒发了作者对“五月的青岛”赞美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提示:因为一过五月,青岛就将成为“避暑的外国战舰与各处的阔人”的世界,“到那时候,青岛几乎不属于青岛的人了,谁的钱多谁更威风,汽车的眼是不会看山水的。”于是青岛美丽的山水风景也将失去意义。)
25.B(提示:B项节奏正确划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6.(1)同“缺”,缺口 (2)冲荡 (3)连续 (4)参与,这里指欣赏。
27.(1)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2)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28.【甲】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或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9.【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壮丽风光的热爱。(可将“对三峡渔民悲惨生活的同情”也放进去) 【乙】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贤人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0.略
相关推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同步练习
- 2017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