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 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的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1. 两个国度,不同的时代,为什么课堂上气氛和老师的情绪如此相似呢?
答:
。
2.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而祁瑞宣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对于着截然相反的表现你有什么感想?
答:
。
3. 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什么?从课文里找出韩麦尔先生一反常态的表现,做个比较。
答:
。
十一、作文。
题目:成长的脚步
要求:1、紧扣题目。 2、字数600字左右。
答案
一、B 二、C 三、D 四、1、C 2、A 3、A 五、B 六、A 七、C 八、C 九、D
十、文段一
1.B 2.B 3.痛恨侵略者,嘲笑他们的愚蠢。
文段二
1.《最后一课》和《四世同堂》,虽然作者不同,说反映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在课堂气氛和老师情绪的描写却又有类似之处,是因为他们所要反映的主题是相同的:两篇文章都要反映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的、悲愤的生活。尽管韩麦尔先生上的是“最后一课”,祁瑞宣老师上的是开学的第一课,但课堂气氛都是“肃静”、“庄重”,人物情趣都是同样的激动、悲愤。
2.由同学自己谈感想。
3.祁瑞宣老师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是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的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韩麦尔先生也有一反常态的表现,在教堂钟声敲了十二下,普鲁士兵収操的号声响了以后,他的坚持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勇气似乎像泄气的皮球一样,全部泄完了,他便得脸色惨白,全身无力,头靠着墙,连说一句话的力气也没有了。韩麦尔先生也和祁瑞宣老师一样被亡国的痛苦和由此而产生的悲愤弄得失去了自我控制力。
相关推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同步练习
- 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题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攻略
- › 2017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 ›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重视“两件大事”坚持“三个为主”
- › 2017高考政治备考:着重了解七大考点
- › 2017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
- › 2017高考地理备考指导:解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备考: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 ›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 2017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地理试题
- › 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 ›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河流专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