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新闻两篇》【同步达纲练习】» 正文

《新闻两篇》【同步达纲练习】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759
概要: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新闻两篇》【同步达纲练习】,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新闻两篇》【同步达纲练习】一、基础知识题1.字词注音。芜() 当() 歼() 瞩()崭() 穆() 镶嵌()() 徽()2.成语填字。(1)()不可当 (2)()不可摧 (3)()不可测(4)()不可失 (5)()不可破 (6)()不可遏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做到这一点,出锅的炸糕才不绵不破不塌。B.从这些小事中,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C.为了集体的利益,能否认真对待工作,必定得到大家的信任。D.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星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4.这则新闻有两处毛病,请指出其错因。意甲联赛第6轮进行了两场角逐。国际米兰主场1比1惊险逼平尤文图斯,可能终结联赛全胜纪录。病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两篇》【同步达纲练习】,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新闻两篇》【同步达纲练习】,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新闻两篇》【同步达纲练习】

一、基础知识题

1.字词注音。

芜(  ) 当(  ) 歼(  ) 瞩(  )

崭(  ) 穆(  ) 镶嵌(  )(  ) 徽(  )

2.成语填字。

(1)(  )不可当 (2)(  )不可摧 (3)(  )不可测

(4)(  )不可失 (5)(  )不可破 (6)(  )不可遏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做到这一点,出锅的炸糕才不绵不破不塌。

B.从这些小事中,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C.为了集体的利益,能否认真对待工作,必定得到大家的信任。

D.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星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4.这则新闻有两处毛病,请指出其错因。

意甲联赛第6轮进行了两场角逐。国际米兰主场1比1惊险逼平尤文图斯,可能终结联赛全胜纪录。

病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分析题

(一)

(新华社长江前线 22日22时电)(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4)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 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第(2)句“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能否改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不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篇新闻,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中_____________是新闻内容的提要,_____________部分大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_____________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3.上文从两方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加粗的“此种情况”是指什么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句中,“不料”应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

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场一片肃穆。

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接着,江泽民主席走到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讲台前发表讲话。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

江泽民说,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邓小平先生。我们正是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指明的方向,通过外交谈判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终于实现了香港回归祖国。

1.“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场一片肃穆。”句中“肃穆”一词换成“静寂”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护旗手出场到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升起,前后不过4分钟,却有三处表示时间的语句,说说这些语句的作用。

[1] [2]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新闻两篇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