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体验与写作 (20分)
21.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目,自选题材,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构思提纲。
18.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参考答案
1.Kuàizhì yuān yānɡ zhuàng hāng jì zhái qì sì
2.①酒馆。 ② 原指美味人人都爱吃, 这里比喻好的诗文, 大家都称赞。③ 稍稍休息。
3. ①“逐步”形象地表现了各建筑类型的形成过程, 且照应了前文“久远的历史”和“艺术传统”;“比较”准确地表达了“固定”的程度,“固定” 是相对而言。 ② 这意味着也有的厅在建筑群中不是体量最大的。
4.⑴其中心句是: 第一部分的第二句话“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 我国古代宅第和园林建筑物, 逐步形成了多种类型,它们各有特点,具有比较固定的制式。首先, 这句话决定了说明内容重在“各有特点”和 “比较固定的制式”;其次, “厅、堂、楼、阁、亭、”也决定了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而且, 这样的顺序安排遵循了人们从熟悉(宅第)到陌生(园林)的认知规律。
⑵不能删去。这两段中的第一段是说明有些建筑名实不符的情况,一种是把名称搞混,一种是随意题名,并提醒人们不要被这两种情况搞混了各种建筑的确切含义;另一段则是指出一些名称的时代性,使得本文虽是说明文,却有不绝的余音。
⑶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说明建筑的文章。但《苏州园林》说明时注意抓住各部分建筑的共同点, 因为文章所要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体现匠师们的艺术追求:“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而本文意在介绍古代的几种建筑, 因此介绍 时, 重在表现各自的特征, 选取各个类型的建筑的不同点加以说明。
5.分类别、作诠释、举例子等。
6.三个例子排列顺序不能更改, 因为它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 体现了传统的形成过程。
7.这里一连串的阁名, 充分渲染了文化氛围, 使读者感受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
8.B
9.C
10.写贺卡必须要注意双方的身份、节日的特色(1分),要注意语言的连贯得体(1分),在此基础上应讲究文采,要注意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分)。
11.⑴示例:我方认为:上学带手机可以让我们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
(共3分。“好处”2分;语言通顺1分。)
⑵示例:研究表明手机辐射对青少年的身体造成的伤害更大,而且学生自制力较差,上学带手机还会影响课堂学习。
12.⑴①在我国中,中老年人比青少年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
⑵态 度:赞同
理由:①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培养亲情; 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丰富百姓的生活。
13.北方的建筑色彩鲜明活泼,南方秀丽淡雅。
14.作者以故宫和天坛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北方建筑色彩善于运用对比和调和(或鲜明活泼)的特点,以及色彩风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5.①“之一”不能删掉。“之一”说明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诸多特点中的一个,并非唯一。这样使语言更准确。②“悦目”突出了色彩对比带来的视觉享受,“明显”则只强调了对比的强度。
16.例:秧歌是我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红蓝黄绿,五彩缤纷。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飘舞的红绸映着灿烂的笑脸,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17.开头像方盒子(1分),外观看上去像布满了蓝色水泡(组成“水立方”外衣的蓝色气枕是对泡沫状态下水分子结构的艺术表达)(1分)
18.把刺眼的光线和多余的热量挡在场馆之外(改变光线的方向,起到隔热散光的效果);镀点之间,所需光线能自由通过,使场馆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充分。(4分,每点2分)
19.(1)说明透光率并不刚好是90%,使文章表述更准确。(2分,答出“准确”即给2分)
(2)具体准确地说明人工清洗“水立方”省力(用水少、用时短)的特点。(2分,写出“具体”或“准确”给1分,写出“省力”或“用水少、用时短”给1分)
20.①抗压性非常强②能充分保证场馆的温度和采光 ③有自我清洁能力 ④不易整体损坏(4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相关推荐:
- 第18课《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同步练习
- › 第18课《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同步练习
- ›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 › 第18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
- › 第18课《三国鼎立》
-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8课《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同步练习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8课《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同步练习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8课《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同步练习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8课《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