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了解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2、说出《史记》的写作体例;
3、了解秦汉时期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道教产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表述佛教传入的路线,培养学生识图及抽象概括能力;
2、能说出司马迁编撰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能说出秦汉时期雕塑文化的杰出代表——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通过展示有关的图片、资料想象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势和当初设计的原因,培养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2、通过学习并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以及通过其它途径了解到的有关司马迁的信息,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并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通过观察教科书以及教师提供的图片、资料,描述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道教的兴起,学会运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
2、通过小组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使学生养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交流学习的品质;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精神的学习,初步培养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3、通过学习和想象秦始皇地下军阵,感受秦朝的威武,同时认识到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史马迁《史记》的学习,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
[难点]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
三、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
1、课前让学生考察当地的静房寺,并搜集塔尔寺、三塔寺、南朔山道观、西宁北山寺的有关资料,相互交流,形成感性认识;
2、通过对上述寺、观的考察,初步明确佛教、道教的区别(可从供奉的不同神象、建筑的不同特点、壁画的不同风格、出家人的不同称谓等方面比较);
3、对前不久看过的电视剧《司马迁》进行回忆,并准备说出一些情节;
4、多渠道搜集一些秦始皇兵马俑的信息。
[教师活动]:搜集、整理、制作与本课有关的图表、照片、投影片、实物等。
四、教学方法:
诱思探究法,讨论交流法,问题导学法。
五、板书设计:
十八课昌盛的文化
宏篇巨著《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者:司马迁
地下军阵——秦始皇兵马俑
特点:威武雄壮、气势恢宏、
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价值意义:名震天下的艺术奇迹、
举世闻名的雕塑瑰宝
六、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最为典型的文化成就——佛教和道教文化、史学巨著《史记》,秦始皇兵马俑。秦汉时期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除了上一课已经介绍的造纸、医学、数学等方面的内容,还有本课的三个主要内容:一是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以及佛教教义和道教思想;二是中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和他的史学巨著《史记》,以及《史记》的体例;三是以兵马俑为代表的古代辉煌的雕塑艺术。这些重要的文化成就,对后世的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法学法]:学生对我县的塔尔寺、南朔山道观等景点十分熟悉,一出示有关照片,应该能迅速作出判断,这会为新课的引入和自然过度提供良好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利用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教科书提供的各种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活动,更不能将现成的知识机械灌输给学生。重视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交流学习、合作学习的品质,在探究过程中锻炼能力、培养兴趣、发展个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给予积极评价。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定听说过很多宗教种类,谁来说一说?
生(略思后):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
师:同学们真不错,知道这么多宗教名称,但同学们要清楚,现实生活中有些宗教是合法的,而有些是非法的(如邪教),引导学生探究不合法的原因。
出示塔尔寺、群加三塔寺的照片,问:大家熟悉这些地方吗?反映的是哪里的情景?
生:通过观察判断指出,这是我县塔尔寺和三塔寺的景情。
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寺院?
生:我镇的静房寺、……
师:哪位同学能将这些寺院给全班同学简单地介绍一下?(选三至四名不同水平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塔尔寺、三塔寺或静房寺。在介绍过程中只要不违背史实,即给予积极的评价,特别是平时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更要给予鼓励和褒奖。对违背史实的予以纠正。)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了解,对湟中县境内的部分宗教寺院作了介绍,它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它们是属于哪类宗教寺院?
生:经过比较明确——这些寺院都是佛教寺院。
(大部分学生多次游览过这些寺院,很快能判断出这些是佛教寺院,不大可能与清真寺、西宁北山寺相混,在此不必过多进行知识方面的补充)
师:那么,佛教是怎样起源、流传的呢?我想,通过今天《昌盛的文化》的学习,会解除我们的疑问。
(板书课题)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二)进入新课:
1、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激励点拔。
师:佛教起源于什么地区?又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
(要求学生阅读第一目第一段,然后回答问题)
生: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师:回答的一点没错,这说明佛教是外来的(板书佛教东来、起源、时间等要点)
2、投影佛教东来路线图。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幅投影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佛教东来的路线。(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图例,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生:通过观察、讨论明确:天竺——西域——(长安——洛阳)
-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 › 第18课《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同步练习
- ›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 › 第18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
- › 第18课《三国鼎立》
-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8课 昌盛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