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七上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五)» 正文

七上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五)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606
概要: 19.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本文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2分)20.从反映的生活内容看,本文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21~29题。背后那双眼①那一年,我读中二(中学二年级)。②清楚地记得:当时《南洋商报》有个服务版,每周都拨出一定的版位,让读者免费刊登“征求笔友启事。”③我是个终日把自己囚禁于文字的女孩——既爱读,也爱写。握在手中的那管笔,仿佛藏了千军万马,老是呼啸着想冲出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是个木讷口拙而又孤僻离群的人,因此,以笔交友,对于社交生活一片空白的我来说,充满了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 ④一日,鼓起勇气,以“漪佩”为名,拟了一则“征友启事”。⑤两周以后的一个早上,才踏出房间,便听爸爸喊道:“过来。”指着报上的那则征友启事,问道:“这漪佩,是你吗?”⑥爸爸那张好像发霉面包的脸,使我本能的起了战栗性的惧怕,以细若蚊子的声音应道:“是&
七上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五),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19.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本文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2分)

20.从反映的生活内容看,本文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9题。

背后那双眼

①那一年,我读中二(中学二年级)。

②清楚地记得:当时《南洋商报》有个服务版,每周都拨出一定的版位,让读者免费刊登“征求笔友启事。”

③我是个终日把自己囚禁于文字的女孩——既爱读,也爱写。握在手中的那管笔,仿佛藏了千军万马,老是呼啸着想冲出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是个木讷口拙而又孤僻离群的人,因此,以笔交友,对于社交生活一片空白的我来说,充满了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 ④一日,鼓起勇气,以“漪佩”为名,拟了一则“征友启事”。

⑤两周以后的一个早上,才踏出房间,便听爸爸喊道:“过来。”指着报上的那则征友启事,问道:“这漪佩,是你吗?”

⑥爸爸那张好像发霉面包的脸,使我本能的起了战栗性的惧怕,以细若蚊子的声音应道:“是”。

⑦接下来那一周,信件惊人得多——不是一封一封地飞来。而是一叠一叠地涌来。信箱几乎都撑破了。

⑧爸爸坐在身边,拆信、读信。然后,成堆成堆地用橡皮筋子捆起来,表情肃穆地嘱我拿去丢掉。我倔强地忍着眼泪,照他的指示做,信从十多层楼上往垃圾桶扔下去时,发出了闷闷的声音,我明显地感觉到悲哀像一阵黑黑的风,冷冷地掠过我挂了一块铁的心。

⑨以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件事一直是我心里很大的一个疙瘩。它连同生命里许多不快乐的事儿深深地埋葬在我记忆的底层里。

⑩事隔30年,在接受资深记者黄丽萍小姐的访问时,爸爸忽然提起了这件尘封已久的往事,说:“我怕她误交损友,所以,不让她回信。”

11听到这话,眼前立刻浮起一个瘦小的背影。她站在垃圾桶前,把信一捆一捆地往下丢,长长的脸,满满地都是怨;细细的眼,湿湿的都是泪。可是,这女孩,没有想到,她的背后,有一双充满关怀的眼情,如同_______。

12等意识到背后有这样一双温暖的眼睛时,这女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而且,她也正以同样的目光,注视着她自己的孩子哪!

21.文章记叙了“我”和爸爸之间的一件事,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是_______,最后结果是_______。(2分)

22.文章第③段写“我”刊登“征友启事”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23.下列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应怎样理解?(3分)

①第⑥段中“发霉面包”: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⑦段中“撑破”: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⑨段中“疙瘩”: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两次描写“我”丢掉成捆信件时的情景,为什么?(2分)

25.“事隔30年”。爸爸仍然记得“这件尘封已久的往事”说明什么?(2分)

26.第11段明明是作者自己听了爸爸说的话以后,想起了30年前的情景,为什么用第三人称“她”呢?(2分)

27.文章11段的空白处,应填一比喻句,请根据上下文将它写出来。(不超过20字)(2分)

28.文章在刻画爸爸这一形象时,用了哪些描写手法?(2分)

29.文章以“背后那双眼睛”为题,为什么?(3分)

三、写作(4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在家庭生活中,子女与父母也往往会因沟通不够而产生误解。比如,有的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样没用!”孩子也往往不理解家长的心情而产生抵触情绪。曾有一中学生帮妈妈择菜,妈妈却说:“你放下吧!下次测验多打几分就行。”这位学生扔下菜,赌气地跑了。

打通子女与父母的隔阂,消除彼此间的误会,最好的途径不是对抗、躲避,而是相互沟通、互相理解。

要求:①文体不限,说自己想说的话,要写出真情实感。

②题目自拟,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一、1.C 2.B 3.A 4.D 5.略

6.(1)行为 天使(2)妄弃 叠成 抛下

7.C8.B

9.(1)同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2)过了中午(朋友)仍然不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10.②④⑥⑧

二、(一)11.我:东西已经送走了,我有权送人。 妈妈、爸爸:这样贵重的东西不能轻易送人,送了也要要回来。奶奶:东西虽然不能轻易送,但已经送了就算了。

12.反衬爸爸妈妈。

13.奶奶:通情达理,她知道羚羊木雕贵重,但更懂得情义是重于财物的。

14.是同一件东西。

15.略 16.略

(二)17.①劝母亲多散步;②顺从母亲走大路。

18.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19.以记叙、描写为主。

20.家庭

(三)21.时间:我读中学二年级时,起因是我交笔友 经过:爸爸阻止 结果:在爸爸的监督下,将信丢到垃圾箱

22.①清楚记得:当时《南洋商报》有个服务版,每周都拔出一定的版位,让读者免费刊登“征求笔友启示”;②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是个木讷口拙而又孤僻离群的人。因此,以笔交友,对于在社交生活一片空白的我来说,充满了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

23.①爸爸生气以后脸色很不好看 ②信很多 ③比喻很重的心事

24.突出这件事对我的打击,为后文揭示父亲作铺垫。

25.从侧面说明爸爸对女儿的关心爱护。

26.重现当时情景,突出了“我”当时的弱小,那么爸爸的关爱就更显得重要了。另外也便于抒发感情。

27.略

28.语言、动作、神态。

29.突出了爸爸对女儿的默默关爱显得意味深长,含蓄。

三、30.略

相关推荐:

上一页  [1] [2]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2016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