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有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有答案)
一、(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词。(每小题2分,共10分)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
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
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
⑷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一帆”小景,写出大江直流、平野开阔的句子是: , 。
⑸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风直到夜郎西。
〔加分题1〕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⑴我听见有人chuò qì( ),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⑵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kuān shù( )了那烦人的聒聒!
⑶理想是肥皂,xǐ zhuó( )你的自私心。
⑷秋天mèng mèi( )在牧羊女的眼里。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讨论”和“听取”调换)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删掉“使”字)
C.建国六十多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改革”换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将“整整”改为“足足”)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恰当地引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描写秋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4分)
凋零 干枯 金风送爽 秋高气爽 金桂飘香
。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校园里,有不少同学的习惯不好:一次性包装袋随手乱扔,不喜欢的饭菜也挑出来丢在地上,把废纸撕成小片后从窗口抛下,为走近道而从草坪上穿过……为此,学校组织系列教育活动,来矫正同学们的这些不良习惯。
⑴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15个字)(2分)
。
⑵如果你遇到一个同学有上述某种行为,你打算和他说什么?(2分)
。
二、(4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12分)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话)
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这)
D.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
。
8.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四字成语。(3分)
、 、
9.选出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与思的辨证关系。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明了新旧知识的关系。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告诉我们应该有良好的修养和宽广的胸怀。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人不必虚心求教,博取众长。
(二)(10分)
冬雨
⑴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
⑵北国的冬天不本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那雨声不禁使我联想起广东音乐,“沙沙”声宛然《沉醉东风》中轻缓细切弹拨乐,“吧嗒”“乒乓”的大雨点儿声,多像《雨打芭蕉》演奏到一处小高潮之际那美妙的韵律。
⑶楼外,雨小,雾大。雨,淅淅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上、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也不让你产生淋漓之苦,只是凉丝丝的,你会顿生一种特殊的轻柔、清新和亲切感。
⑷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的。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笼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现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雾也有情,好似跟你逗戏,给你“画”个“圈”,你往前,她就后退,你退回来,她又悄悄地追过来,你喝喊,声音似落进大海里,杳无回音。
⑸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那擎在树头的绛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鼓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远眺小溪旁那一排排一丛丛年轻的柳树,尚存几许绿色或淡黄的叶子,乍一看还真有几分柳枝鹅黄泛青、“依旧烟笼十里堤”的韵味呢。
⑹雨更小了,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饰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此时此景,在许多人的眼中、心中,花伞已远非遮雨的工具,而是艺术品,是生活的装点,是美的一部分,似乎也寄寓了对春的渴望。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有答案)
- › 七年级语文家庭作业:《 藤野先生》练习题
- › 七年级语文家庭作业优化测控:《诗五首》
- › 七年级语文家庭作业之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 ›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 2016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 人教版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 2016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学计划
- ›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有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有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有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