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论语六则练习题(带答案)» 正文

论语六则练习题(带答案)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180
概要: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论语六则练习题(带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论语六则练习题(带答案)《论语》节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延伸训练: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可谓好学也已 同 意思是:2.诲女知之乎 同 意思是: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 意思是: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吾尝终日不食2.诲女知之乎?3.敏于事而慎于言4.就有道而正焉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不愤不启三、翻译句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1.孔
论语六则练习题(带答案),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论语六则练习题(带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论语六则练习题(带答案)

《论语》节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延伸训练: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可谓好学也已 同 意思是:

2.诲女知之乎 同 意思是: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 意思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吾尝终日不食

2.诲女知之乎?

3.敏于事而慎于言

4.就有道而正焉

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不愤不启

三、翻译句子: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

1.孔子探讨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

2.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

3.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 。

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 “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字。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君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

一、1.已 矣 了 2.女 汝 你 3.知 智 智慧

二、1.曾经 2.教导 3.谨慎 4.趋向、接近 5.检查 6.心里想弄明白而又没有弄明白。

三、1.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和智慧。

四、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五、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人。文中与之含义相同的字是“贤”。生活中的“君子”,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 1 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 2 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4 昧行 5 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1 炳烛:把蜡烛点燃。

2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

3 阳:这里指阳光。

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

5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延伸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恐已暮矣( ) 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5.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学习与年龄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答案:

1.晚 戏弄、开玩笑 听说 (讲得)好 2.B

3.①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②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4.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信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5.此题是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①回:颜回,又称颜渊。

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③迁:转移。

延伸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

4.颜回的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答案:

1. ①“蚤”同“早” ②“亡”同“无”

2. ①哀痛到了极点 ②更 ③谁 ④过失,错误

3. (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4. 不迁怒,不贰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29岁那年,颜渊到鲁国皇家大学攻读儒学博士学位。博导是该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孔丘。孔丘教学风格很严厉。他每天安排颜渊读大量的书,而且下指标,每个月要拿出一篇论文。

颜渊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向来唯师命是从。每天读书到深夜,每个月都能拿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孔丘很满意,对颜渊说他会很认真批阅,并激励颜渊要忘记过去的成绩,每一天都应当从零开始。颜渊深然其言。

一天,颜渊在阅览室浏览时,无意发现了自己一篇论文习作竟发表在一本世界学术权威杂志上,不过署名是孔丘。他翻了一个下午,又发现了自己另外几篇论文习作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署名都是孔丘。

颜渊有点气闷,却又不敢质问孔丘。孔丘在学术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和他作对只能自毁前程。

颜渊陷入深深的郁闷中,原先的忧郁症更严重了。不到一年,“发尽白”。

这样郁郁过了三年,颜渊终于沉疴不起,倒在了书桌前,年仅32岁。

[1] [2]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