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留传久远的咏月的句子。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咏月的名句,你还知道哪些?请举两个例子,并指出作者是谁。
如:从小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月迹
贾平凹
我们这些孩子 什么都觉得新鲜 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 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 便坐回中堂里 放了竹窗帘儿闷着 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 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
我们看时 那竹窗帘儿里 果然有了月亮 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 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 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 又都屏气儿不出 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 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 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 只留下一个空镜 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 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 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 是玉玉的 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 疏疏的枝疏疏的叶 桂花还没有开 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 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 星儿似乎就地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 也圆多了 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15、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出小孩子怎样的特点?
16、文中对月的描写甚是生动细致,试用直线画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试着写出一首或一两句你最喜欢的写月的诗(句)。
17、“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从奶奶的话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18、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的理解。
【创新应用】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请按下面要求作答。
19、请说说说端午节的来历。
20、过“端午节”,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21、从2008年起,我国已将“端午节”明文规定为法定节日,有何意义?
二十 山市
【学习目标】
1、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说
这篇文章选自《聊斋志异》,描写了作家家乡淄川县奂山山市的景象。山市即是海市。海市蜃楼变幻莫测,是世间奇景,人鲜领略。作者以变幻之笔写变幻之景。穷形尽相,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2、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本文《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世称“聊斋先生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家号称“累代书香”,蒲松龄的创作,还有通俗俚曲14种,计有《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快曲》、《丑俊巴》、《禳妒咒》、《增补幸云曲》等从不同角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不平,在人生态度和创作思想上与《聊斋志异》是相通的。蒲松龄的著作,小说和俚曲之外,还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和关于农业、医药的通俗读物《农桑经》、《药书》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曾出版路大荒编的《蒲松龄集》。
3、背景资料
《淄川县志》记载:奂山“有山市,邑人多见之者,城郭、楼、官室、树木、人物之状,类海市云”。海市是海市蜃楼的简称。作者34岁游崂山时,曾有幸亲眼见过海市蜃楼的奇幻景色,在《崂山观海市作歌》一诗里,十分惊异所看见的奇景:在海天之间,忽然出现了楼阁、山水、人物一霎时又“飙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这种变幻莫测的景象,与《山市》中描写的山市幻景的变化很相似。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能理解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故在文中有称此现象为“鬼市”。鬼市在前人著作中也有记载。唐人郑熊《番禺杂记•鬼市》写道:“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写道:“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作者与前人一样不了解这种幻象产生的原因,便认为是鬼怪作崇。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青冥( ) (2)碧瓦飞甍( ) (3)睥睨( )
(4)窗扉( ) (5)逾时 ( ) (6)倏忽(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然数年恒不一见( ) (2)相顾惊疑 ( )(3)念近中无此禅院( ) (4)始悟为山市( ) (5)连亘六七里 ( ) (6)历历在目 ( )
(7)黯然缥缈 ( ) (8)或凭或立 ( )
3、本文很真实地再现了“山市”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其中用了不少表时间的词语,请摘录出来,并说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意思。
4、翻译下面句子。
(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2)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3)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4)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
(5)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问题探究】
5、本文主体部分是描绘山市出现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起、发展、高潮、结局,请简要概括每个阶段的意思。
6、请按顺序写出在山市中出现的八种景物。
7、“山市”为何又叫“鬼市”?请你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主题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段答题: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列子》)
-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 ›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 › 第四单元第1课天气与生活同步练习(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 › 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达标检测
- › 2016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附答案)
- ›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试题(湘教版)
-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016)
- › 3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 › 2016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 › 2016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 › 2016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 › 2016年度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