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正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916
概要: 【注】:①缁衣:黑衣;②犹是:像这样;③使:假使8、下面句子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是( )A 杨朱之弟曰布 B于厅事之东北角 G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 无不为之伸颈9、解释下列加点词衣素衣而出 、 衣缁衣而反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11、写出三个含“狗”的成语或俗语12、“狗只认衣冠不认人,这不足为怪”,读后,你觉得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 ) 方:( ) 欲 ( ) 还: ( )14、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注】:①缁衣:黑衣;②犹是:像这样;③使:假使

8、下面句子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是( )

A 杨朱之弟曰布 B于厅事之东北角 G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 无不为之伸颈

9、解释下列加点词

衣素衣而出 、 衣缁衣而反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11、写出三个含“狗”的成语或俗语

12、“狗只认衣冠不认人,这不足为怪”,读后,你觉得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 还: ( )

14、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6、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综合提升】

下面划线句子都有毛病,请改正过来。

在今天,①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②对纸质图书的命运,即使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而且,③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收到大众的钟爱。目前,④古典著作图书收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

17、句①语意重复,应删去的词是 。

18、句②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应把 改为 。

19、句③成分残缺,应删去的词是 。

20、句④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复习内容】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 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知识,要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让学生先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和 节奏韵律之美。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这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2、《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 过去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固然没错,但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并不希望教师这样处理。因为我们这套新教材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教学重点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这篇课文对农村孩子尤有实际意义;二是 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三是巩固复习第三单元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3、《绿色蝈蝈》出自著名昆虫学 家、作家法布尔之手,可谓名家名文。教学这篇课文,可通过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通过讲述法布尔的故事,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决心。这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 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并在实践中运用。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作品,开一个读书报告会。

4、《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记叙 文,写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这一题材本身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进行这一课的教学,并把它与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联系起来。要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获取课文信息,提取课文主要内容;还要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 方法。

5、《山市》一课是文言文,它所涉 及的问题是自然现象,与“海市蜃楼”相似,可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适当探究;本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山市的生成到消失的经过,极富于想像力,这一点值得学习。学习本课主要以诵读为主。因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尚在初始阶段,所以要求学生诵读课文,以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为重点;至于文言字词和语法的要求,则尽 量放低或基本不作要求。

【字词积累】

骸(hái)骨 躯壳(qiào)  悄(qiǎo)然  潜(qián)行 葱茏 裹藏 崩(bēng)塌  一霎(shà)间 弥漫  预兆 狩(shòu)猎 喧(xuān)嚣(xiāo) 喑(yīn)哑  静谧(mì) 篡(cuàn)夺窸(xī)窣(sù)作响 更胜一筹 劫惊  喙(huì) 哀号(háo) 畅谈 里程碑 高垣(yuán) 睥(pì)睨(nì) 碧瓦飞甍(méng) 连亘(gèn)  高插青冥(míng) 直接霄汉 窗扉(fēi)

【常识积累】

1、写出月亮的美称与雅号五个以上

2、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

3、《化石吟》为我们描绘了从 中窥见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语言 ,富有 色彩。

4、《绿色蝈蝈》是一篇 ,作者以 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蝈蝈的叫声及食物习性,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 。

【问题探究】

5、“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6、《绿色蝈蝈》中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写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2016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