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地理辅导资料初一地理教案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正文

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10-20 00:28:53]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地理教案   阅读:8875
概要: 【摘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小编就为您奉上精彩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第一、二章 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能证明地球是球体。2.地球的大小P10图1.6: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做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结构见P12图1.93. P12图1.11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圆圈,叫做纬线。形状是圆,长度不等(但纬度相同的两条纬线长度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变短),指示东西方,相互之间平行。4. P12图1.10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叫经线。形状是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交于南北极。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经线和纬线交织构成经纬网,用于定位。5.经度P13图1.12:用于标识不同的经线; 0°经
地理期末复习提纲,标签:初一地理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摘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小编就为您奉上精彩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二章 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2.地球的大小P10图1.6: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做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结构见P12图1.9

3. P12图1.11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圆圈,叫做纬线。形状是圆,长度不等(但纬度相同的两条纬线长度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变短),指示东西方,相互之间平行。

4. P12图1.10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叫经线。形状是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交于南北极。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经线和纬线交织构成经纬网,用于定位。

5.经度P13图1.12:用于标识不同的经线; 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地表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该线以东的180°经度称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该线以西的180°经度称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经度变化规律: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

6.纬度P14图1.15:用于标识不同的纬线;0°纬线即赤道,最长纬线;赤道以北的90°纬度称为北纬(“N”),以南的90°称南纬(“S”);纬度变化规律: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7.东西半球分界线P13图1.13:20°W和160°E。东半球范围:20°W →0°→160°E;西半球范围:160°E←180°←20°W。判断某点位于东西半球的方法:如该点经度<20°则在东半球;如经度>160°则在西半球;经度在20°-160°之间,是东经则在东半球,是西经则在西半球。

8、南北半球的分界线P14图1.16:赤道。判断某点位于南北半球的方法,如该点纬度为北纬则在北半球,如该点纬度为南纬则在南半球。

9.判断某点位于五带的方法P20图1.23:如该点纬度<23.5°则在热带;如纬度在23.5°-66.5°之间则位于温带(是北纬则在北温带,是南纬则在南温带);如纬度在66.5°-90°之间则位于寒带(是北纬则在北寒带,是南纬则在南寒带)。

10. 判断某点位于低、中、高纬的方法:如该点纬度在0°-30°之间则位于低纬度,如该点纬度在30°-60°之间则位于中纬度,如该点纬度在60°-90°之间则位于高纬度。

11. 地球的自转P17图1.19: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自转方向:从侧面看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北逆南顺);自转周期为24小时(或1天)。

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更替和时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地点的时间比西边早)。

12.地球的公转P19图1.21: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

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五个热量带的形成等。

13.五带P20图1.23:根据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以南回归线(23.5°S)、北回归线(23.5°N)和南极圈(66.5°S)、北极圈(66.5°N)为界分为热带(气候终年炎热,有直射现象)、南温带和北温带(四季分明,无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南寒带和北寒带(气候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14.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线定向/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示北方);无经纬网无指向标的地图用一般方法定向,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表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示方式;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数,分子是1,分母越小,比值就越大,即比例尺就越大(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也就越短),反之,该比例尺就越小;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P29图2.16-2.17,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图例P30图2.18: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数字。

15.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P33图2.20:海拔(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地点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高度之差)。

1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地势高低:数值越大,地势越高;数值越小,地势越低。②坡度陡缓P35图2.22: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③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P35图2.23:山顶(一组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盆地(一组闭合曲线,外高内低)、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的低地)、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一般发育有河流)、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处)。

17.陆地表面五种基本地形P36图2.25: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起伏很小);丘陵(海拔较低,200~500米,地面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盆地(海拔不定,四周高,中间低)。

18.分层设色地形图上P37图2.26:蓝色表示海洋和湖泊;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色表示高原、高山;白色表示积雪、冰川。

19.P37图2.26: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1、地表海陆面积(共5.1亿平方千米),三分陆地(29%,1.49亿平方千米),七分海洋(71%,3.61亿平方千米)。海陆分布:南北半球中,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东西半球中,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任意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地理教案初一地理教案模板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地理辅导资料 - 初一地理教案
上一篇: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