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地理辅导资料初一地理教案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正文

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10-20 00:28:53]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地理教案   阅读:8875
概要: 2. 七大洲,P41图3.5、地图册P2-3①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②分布在东半球的主要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分布在西半球的主要有北美洲和南美洲。(注:除南美洲外,其余六大洲都跨东西两半球。)赤道穿过(即跨南北半球)的四个大洲:非洲、亚洲、大洲洋、南美洲(穿过了两个大陆: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极洲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③面积P41图3.6:亚洲(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④轮廓:P41图3.6。⑤洲界线,P42图3.7-3.8:亚洲与欧洲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埃及);北美洲与南美洲界线:巴拿马运河(巴拿马);亚洲与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欧洲与非洲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3.四大洋P41图3.5:①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②分布:除印度洋在东半球外,其余三大洋跨东西半球;除北冰洋在北半球外,其余三大洋跨南北半球
地理期末复习提纲,标签:初一地理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2. 七大洲,P41图3.5、地图册P2-3①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②分布在东半球的主要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分布在西半球的主要有北美洲和南美洲。(注:除南美洲外,其余六大洲都跨东西两半球。)赤道穿过(即跨南北半球)的四个大洲:非洲、亚洲、大洲洋、南美洲(穿过了两个大陆: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极洲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③面积P41图3.6:亚洲(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④轮廓:P41图3.6。⑤洲界线,P42图3.7-3.8:亚洲与欧洲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埃及);北美洲与南美洲界线:巴拿马运河(巴拿马);亚洲与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欧洲与非洲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3.四大洋P41图3.5:①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②分布:除印度洋在东半球外,其余三大洋跨东西半球;除北冰洋在北半球外,其余三大洋跨南北半球。北冰洋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③面积:太平洋(最大,岛最多)>大西洋(“S”形)>印度洋>北冰洋(最小)。

4.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主要证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吻合、动物相似性、古地层相似性。

5.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P46图3.11:①地表由多个(七大)板块构造(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地处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②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相对运动:挤压、碰撞形成山脉;相背运动:地层断裂,形成裂谷。);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6. 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主要有:(1)海洋运输;(2)海洋资源利用(旅游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等);(3)填海造陆。对海洋环境的破坏行为主要有:石油污染、垃圾污染、过度捕捞海洋生物,产生的后果主要是破坏海洋生态和海洋景观。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1.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大气状况;大气状况易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和大气活动的综合状况;大气状况稳定。卫星云图上的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陆地,白色代表云层。常见天气预报符号P55图4.2。

2.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它们会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3.气温的时间变化:(1)日变化P60图4.6: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2)年变化(陆地上)P61图4.7: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是夏季,1月气温最低,是冬季,南半球刚好相反。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之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4.气温的空间变化:①受纬度位置影响,P63图4.10: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②受海陆位置影响:夏季,同纬度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冬季,陆地的气温比海洋低。③受地形因素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④受洋流因素影响: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5.降水形成条件:①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②有凝结核③云滴增大变成水滴或冰晶降落到地面。

6.降水的时间变化: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均匀型。

7.降水的空间变化,P67图4.13:①受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②受海陆位置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部地区多,中、西部地区少;③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④受洋流因素影响: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8.世界的气候: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全球共分为11种(五类)气候类型P68图4.14。

气候特征:以气温的高低和季节变化、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变化来说明。

结合地图册P30识读各种气候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了解各种气候的特征。

(1)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年均温>20℃)

类型 分布 气温特征 降水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及附近地区 终

温 终年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分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 终年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 东南亚、南亚 分旱雨两季

(2)亚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气温>20℃)

类型 分布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纬度30°-40°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纬度25°-35°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3)温带气候(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最热月气温>20℃)

类型 分布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地区大陆西部

(40°-60°大陆西岸) 冬温夏凉,各月降水均匀

(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气温<20℃)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地区大陆中部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地区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寒带气候(一年中大多数月份气温在0℃以下)

分布:两极高纬地区;气候特征: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5)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

分布:海拔较高的高原高山(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气候特征:冬冷夏凉,降水稀少

8. 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有: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危害。

第五章 居民与聚落

1、世界人口①人口数量多(目前已突破70亿);②增长速度快(每增长10亿人口所经过年数逐渐缩短);人口增长速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关系密切;③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④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地区增长慢(欧洲最慢),发展中国家地区增长快(非洲最快)。⑤世界人口的分布,P78图5.2: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和内陆地区,湿热的雨林地区、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高山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类难以生存和发展。⑥衡量人口分布疏密的指标: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数(人/平方千米)。七大洲中南极洲无常住居民,亚洲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⑦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医就学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等。⑧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总量:导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⑨)解决措施: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地理教案初一地理教案模板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地理辅导资料 - 初一地理教案
上一篇: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