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地球仪的转动
演示地球自转
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 面向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观察教师的演示,并实际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能直观地观察地球仪的转动。
达标反馈 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到黑板上绘制 巩固知识
内容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小组合作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方法归纳 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
板书设计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轴是假象轴
(2)、南极S,北极N
(3)、纬线和经线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形状 半圆 圆
长度 一样长 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特殊线 0度经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
分布规律 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180度东西经重合。 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度
半球划分 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能力目标: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经纬网定位,读图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连续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仪表面的点、线已经很熟悉,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性知识,必须牢固掌握。经纬网定位是难点,应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知识 回忆、思考
巩固上节已学知识
师生互动1
用经纬网定位
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 学生思考、举例
讨论、思考、回答
认识经纬网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出大错。
完成21页活动题 引导、启发 交流、讨论、合作 学会知识,关键在于会用。
用小乒乓球制作地球仪 明确制作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 分组合作完成制作,展示制作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方法归纳
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多动脑、多动手,在过程中学习地理。在地球仪的经纬网上确定方向和任何一点的位置,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确定位置
小地球仪的制作
更多内容请点击:
初中> 初一 > 初一地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