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地理辅导资料初一地理教案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正文

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0-20 00:28:53]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地理教案   阅读:8880
概要: (5)方位角的换算在使用地形图时,常需要根据偏角与方位角之间的关系,按下式进行方位角的换算。真方位角:A=a+γ A=Am+δ坐标方位角:a=Am+(δ-γ) a=A-γ磁方位角: Am=A-δ Am=a-(δ-γ)各偏角在运算中均应带着原有的正负号。(三)密位密位,系表示角度大小的一种量度单位。将圆周划分成6000个等分,每个等分所对应的圆心角即为1密位。炮兵量测角度,用密位为单位,可便于实地量算和迅速瞄准。地形图上偏角值,除用度、分、秒制表示外,还同时用密位制表示。它们的换算方法是:为了读数方便,在地图上将密位个、十两位和百、千两位各为一组,中间用一短线相连,用圆括弧括注在相应的偏角值下方或后部,如图2-62所示。地图,除以北方定向外,在某些特殊地区还可以采用斜方位定向或南方定向。选自马永立著《地图学教程》地图知识一、地图的定义地图是地球(或星球)在平面上的图形,更确切地说: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概括和取舍用符号缩绘在平面上
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标签:初一地理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5)方位角的换算

在使用地形图时,常需要根据偏角与方位角之间的关系,按下式进行方位角的换算。

真方位角:A=a+γ A=Am+δ

坐标方位角:a=Am+(δ-γ) a=A-γ

磁方位角: Am=A-δ Am=a-(δ-γ)

各偏角在运算中均应带着原有的正负号。

(三)密位

密位,系表示角度大小的一种量度单位。将圆周划分成6000个等分,每个等分所对应的圆心角即为1密位。炮兵量测角度,用密位为单位,可便于实地量算和迅速瞄准。地形图上偏角值,除用度、分、秒制表示外,还同时用密位制表示。它们的换算方法是:

为了读数方便,在地图上将密位个、十两位和百、千两位各为一组,中间用一短线相连,用圆括弧括注在相应的偏角值下方或后部,如图2-62所示。

地图,除以北方定向外,在某些特殊地区还可以采用斜方位定向或南方定向。

选自马永立著《地图学教程》

地图知识

一、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地球(或星球)在平面上的图形,更确切地说: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概括和取舍用符号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 且按每一具体地图的用途不同有选择和有说明的显示出若干现象的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地图所表现的是地球的物体和现象在平面上的缩写,但是它不同于地面的写景图、照片或图画,因为它有独特的特性:

1.特殊的数学法则:

我们知道,地球的表面是不可展开的曲面,测制地图时,首先必须将地球表面化算到近似的旋转椭球体上,然后再将旋转椭

球体面描绘到平面上,这个过程是用地图投影这个特殊的数学法则来解决的,它是构成地图的基础。

2.特定的符号系统:

编制地图时,要根据一定的图式,按其规定的符号表示出地球表面的一切事物或现象。

3.制图综合的方法:

地图的另一特性是以制图综合的方法来表示内容的。综合包括取舍和概括两种意思。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表示在地图上的各种要素的容量,也随之减少。微小的、次要的可舍去,基本的主要的要留,并着重表示。

二、地图的比例尺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描绘在平面上的图形。因此,要想知道地图上某一段距离在实地上的长度,就必须知实地在地图上缩小的倍数。

地图比例尺的定义:地图上某一段长度与实在相应长度之比。

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1.文字比例尺:它是直接用文字来说明地图与实地上长度的比例关系,如"1厘米代表10公里"。

2.分数式比例尺:分数式比例尺,其分子为图上距离,分母为实地距离。分子与分母为同一单位,且分子为1,如"1:5000"。

3.图解式直线比例尺:地图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比例尺,它可以不必经过数学计算,可直接在地图上量出相就的实地距离。

4.斜分比例尺:斜分比例尺是纵横两种分划的复合比例尺,故又叫复比例尺,又可称为微分尺。

5.纬线比例尺:上述直线比例尺及斜分比例尺主要用于大中比例尺地图,而在小比例尺(1:100万以下)的地图上,由于投影的关系,使之各纬线(或经线)的长度变形不同,所以不能用一种直线比例尺来概括全图。此时应对每一纬线(或经线)画一个直线比例尺,结合起来叫作纬线比例尺。

摘自:www.hcph.com.cn

秦朝木板地图为我国最早实物地图

1986年从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7副地图,经过专家多年研究和考证,成图年代得到确定,从而成为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实物地图。

放马滩地处中国秦岭山脉中部,属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秦汉时期,放马滩水土丰美,自然环境优美,因而成为墓葬之地。据考证,秦岭山脉的四道岭山坡上共有历史遗留下来的100多座秦汉墓葬,这些墓葬呈扇形分布,墓群集中,且保存情况较好。

198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放马滩古墓葬群的13座秦墓和1座汉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400多件,其中有战国秦木板地图、竹简和西汉初期纸绘地图等重要文物。其中一号秦墓出土的7副地图以其时代早、保存完整于1994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并引起了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的关注。

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双全对这批木板地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考证,确定了其成图年代为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国家测绘局进一步考证后认为,它们比我国经实测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传世地图--西安碑林中的《华夷图》和《禹迹图》早1300多年,比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图约早300年。

据何双全介绍,这些地图均是用黑线绘制在4块大小基本相同的松木板上,图形比较清晰、完整。这个地图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所属的行政区域、地理概貌和经济概况。地图中有关地名、河流、山脉及森林资源的注记有82条之多。令人惊叹的是,今天渭水支流以及这一地区的许多峡谷在木板地图上仍可以找到,并与《水经注》一书的记载相符。图中标明的各种林木,如柏、楠、松等,同现在渭水地区的植物分布和自然环境也基本相同。

有关考古专家和历史专家认为,这批秦代木板地图为研究中国先秦发达的地图学文献资料提供了实物佐证,把我国地图绘制史又提前了几百年,是研究我国地图绘制技术的珍贵资料。

from:www.cctv.com

我国古代地图学家--裴秀

裴秀是我国古代一位优秀的地图学家和地理学家,是一位制图体制的革新者,他以自己的研究所得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图六体",这在我国地图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世界地图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有人把我国的裴秀和欧洲地图学者托勒密(约公元99年-168年)比作古代地图史上东西方相辉映的两颗巨星。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生于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卒于公元271年(晋武帝秦始七年),享年48岁。他的祖父裴茂曾做过汉朝尚书令,他的父亲裴潜做过魏国的尚书令。裴秀年幼时聪明好学,《晋书•裴秀传》中说他"博学强记,无文不读"。由于家居宦门,又有才能,所以晋武帝时便官至"司空",管理国家的户籍土地田亩赋税及地图等事。34岁时随晋文帝司马昭到淮南征伐诸葛诞,给晋文帝出谋献策。诸葛诞平定后裴秀被封为尚书令,又进封鲁阳乡侯,增邑千户。由于这次出证和平时任"司空"职务,他能更多地接触地图资料和考虑地理问题,这为他以后改革地图的绘制方法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初一地理教案初一地理教案模板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地理辅导资料 - 初一地理教案
上一篇:气温和降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