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北京故宫
北京城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旧称紫禁城(明清两朝的皇宫),今称故宫。故宫中,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各成一体,遥相呼应,整个布局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体现了大一统国家的宏伟气派和博大精深,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十五、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前期发明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受封为龙亭侯,他改进的纸被称为“蔡侯纸”。后来,中国的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进程。
2、印刷术:唐初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北宋毕异发活字印刷术明,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比欧洲早四百多年。
3、火药: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唐初孙思邈《丹经》最早记录下火药配方,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宋代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
4、指南针:也叫罗盘针,宋代发明。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十六、百家争鸣
(一)孔子: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
2、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仁”德的人,无论在多么困难的环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随波逐流;“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3、孔子是伟大教育家。孔子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了教育公平;孔子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当仁不让于师”);孔子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4、孔子的学生3000多人,比较著名的有72人,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二)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观点
儒家 孟轲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墨翟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 庄周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十七、《史记》和《资治通鉴》
1、《史记》: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2、《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历代朝政兴衰得失。
1、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一项是
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赐给亲族、功臣,并封侯
B.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带兵随从周王作战 C.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
D. 诸侯要按受封土地数量向周王纳税
2、某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对于秦统一六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错误的是
A.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
B.对秦国来说,其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的过程
C.在统一的过程中,秦王赢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D.秦国主要依靠赢政的雄才大略取胜,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赢政
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秦王”在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史实与此不符的是
A.废除丞相 B.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建立皇帝制度
6、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A.南方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7、汉武帝统治时期,进一步巩固统一,实现了大一统,为此采取的措施有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③将全国分为“十三州部”,派刺史监督地方官员 ④派遣张骞通西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境外路线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设计。在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是
①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③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④横跨亚欧的洲际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由右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清军出兵雅克萨 D.玄奘印度取经
10、下列不属于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削弱封国势力 C.强化监察制度 D.统一度量衡
1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言语中。”(唐•杜牧)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
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 初一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 › 最新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 › 初一历史寒假作业《北方民族大融合》
- › 初一历史寒假作业《中华文化的勃兴》
- › 初一历史寒假作业《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 › 初一历史寒假作业《夏商西周的兴亡》
- › 2014初一历史寒假作业训练(选择题)节选
- › 初一历史暑假作业《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
- › 初一历史暑假作业《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训练题》
- › 初一历史暑假作业精选选择题
- › 初一历史暑假作业《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试...
- › 2014初一历史暑假作业试题
- › 七年级初一历史暑假作业(含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