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语文辅导资料初二语文试卷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正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05-17 05:38:50]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二语文试卷   阅读:8863
概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6分)【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乙】 送人之松江(唐) 王勃 (宋) 俞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西风萧瑟入船窗,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送客离愁酒满缸。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要记此时分袂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暮烟微雨过松江。【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8. 两首诗都运用景物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4分)【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同为送别诗,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标签:初二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6分)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乙】 送人之松江

(唐) 王勃 (宋) 俞桂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西风萧瑟入船窗,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送客离愁酒满缸。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要记此时分袂处,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暮烟微雨过松江。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8. 两首诗都运用景物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4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同为送别诗,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10—13题。(15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

②岚:林中雾气。③箨(tuò):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

⑤拊(fǔ):抚摩。

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潭中直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

(3)独于碧不甚了然________________ (4)乃悟世间真有碧色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语段【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朱自清《背影》片段,完成14—16题。(10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4.划线句从哪些方面刻画背影?你从中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揣摩下面句子,分析父亲爱子深情。(4分)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找出选文中一句体现儿子疼惜、关爱父亲的文句,抄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7—20题。(15分)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肖复兴

①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②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③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试卷初二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语文辅导资料 - 初二语文试卷
上一篇:初二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