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C(A:否定词“不”误用;B:缺必要的宾语“意识”;D:前后不一致,一面和两面不搭配,应去掉后面的“是否”。)
4.不到北京,何以能说到了中国?不到八达岭长城,又何以能说到了北京?
5.C B D 见补充习题88页
二、阅读理解
(一)、6.神木体形巨大,历史悠久,所以被冠名为”神木”
7.人们连说话都是悄悄的,没有去打扰这些鱼、鸟、兽,它们也没有必要出来四散逃窜,所以它们就在游客身边,说明游客的环保意识很强,在这里,人与自然是融洽的、和谐的。
8.作者可以感觉到山林的幽静,”如蝉、如蝇、如蚊”三个比喻写出了山林里若有若无的声音,以声反衬静。
9.作者领略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如同见到了一位美丽的阿里山姑娘,他也坚信阿里山的山水可以养育出如山水般清新脱俗的阿里山姑娘,他并不遗憾,这个姑娘已被他装在心里了。(或作者不会感到遗憾,阿里山姑娘只是一种美的象征,作者在美丽的阿里山山水中已经看到了阿里山的姑娘,并把她永远放在了心里。)
(二)、10.(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3)因为(4)停留
11.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12.作者刚开始是无忧无虑、欣然而往的,但在环境的刺激下,作者感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苦闷。作者因为当时谪居永州,满腹宏图大志不得施展,怀着一种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
13.因为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所以水与各种形状的石头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三)、14.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5.(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6.(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7.(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A、C、D、B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卷
- ›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 ›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
- › 八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题
- › 八年级上册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
-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卷
- ›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 ›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 ›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自测语文试题B卷
-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 › 2016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
- › 2016八年级上册语文寒假期末试卷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卷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卷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卷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