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初二数学的方法
一、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
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记熟,有些最好能背诵 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记熟,有些最好能背诵,朗朗上口。比如大 家熟悉的“整式乘法三个公式”,我看在座的有的背得出,有的就背不出。在这里,我向背不 出的同学敲一敲警钟,如果背不出这三个公式,将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今 后的学习将会大量地用到这三个公式, 特别是初二即将学的因式分解 其中相当重要的三个 将学的因式分解, 将学的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公式就是由这三个乘法公式推出来的,二者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 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 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 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打一个比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 式、定理就像木匠手中的斧头、锯子、墨斗、刨子等,没有这些工具,木匠是打不出家具的; 有了这些工具,再加上娴熟的手艺和智慧,就可以打出各式各样精美的家具。同样,记不住 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很难解数学题。而记住了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 敏捷的思维,就能在解数学题,甚至是解数学难题中得心应手。
二、几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 的思想
方程”的思想 方程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其次 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比如等速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 间就有一种等量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等式:速度*时间=路程,在这样的等式中,一般会 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这样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过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 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简易方程, 而初一则比较系统地学习解 一元一次方程,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如果学会并掌握了这五个步骤,任何 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顺利地解出来。初二、初三我们还将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 方程组、简单的三角方程;到了高中我们还将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线性方程组、、参 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等。解这些方程的思维几乎一致,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它们转化成一 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 然后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或者解一 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决。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式,现实中的大量 实际应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结果。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将解一元一次方 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学好,进而学好其它形式的方程。
所谓的“方程”思想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 杂的关系,善于用“方程”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2、“数形结合”的思想
大千世界,“数”与“形”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剥去它的质的方面,只剩下形状和大小这 两个属性,就交给数学去研究了。初中数学的两个分支枣-代数和几何,代数是研究“数”的, 几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数要借助“形”,研究几何要借助“数”,“数形结合”是一种趋 势,越学下去,“数”与“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现了专门用代数方法去研究几何问 题的一门课,叫做“解析几何”。在初三,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研究函数的问题就离不开 图象了。往往借助图象能使问题明朗化,比较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问题。在 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要重视“数形结合”的思维训练,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得上一点边, 就应该根据题意画出草图来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容易找出 切入点,对解题大有益处。尝到甜头的人慢慢会养成一种“数形结合”的好习惯。
www.kmf8.com
3、“对应”的思想
“对应”的思想由来已久, 比如我们将一支铅笔、 一本书、 一栋房子对应一个抽象的数“1”, 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2”;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将“对应” 扩展到对应一种形式,对应一种关系,等等。比如我们在计算或化简中,将对应公式的左边, 对应 a , y 对应 b ,再利用公式的右边直接得出原式的结果 即。这就是运用“对应”的思想 和方法来解题。初二、初三我们还将看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直角坐标平面 上的点与一对有序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函数与其图象之间的对应。“对应”的思想在今后的 学习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深化学习的必由之路
在学习新概念、新运算时,老师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 成,亦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说,数学是一门能自学的学科,自学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 是数学家华罗庚。
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光是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 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我去佛山一中开家长会时,一中校长的一 番话使我感触良多。他说:我是教物理的,学生物理学得好,不是我教出来的,而是他们自 己悟出来的。当然,校长是谦虚的,但他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不能被动地学习,而应主动 地学习。一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同一个老师教,差异那么大,这就是学习主动性问题了。
自学能力越强,悟性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依赖性应不断减弱,而自学 能力则应不断增强。因此,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老师讲新课前,能不能运用自己所学过的 已掌握的旧知识去预习新课,结合新课中的新规定去分析、理解新的学习内容。由于数学知 识的无矛盾性,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都是正确的,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只是 加深拓广而已。 因此, 以前的数学学得扎实, 就为以后的进取奠定了基础, 就不难自学新课。 同时,在预习新课时,碰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解新课,收获之 大是不言而喻的。有些同学为什么听老师讲新课时总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或者是“一听 就懂、一做就错”,就是因为没有预习,没有带着问题学,没有将“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 力求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学来学去,知识还是别人的。检验数学学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会不 会解题。听懂并记忆有关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只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能独立解 题、解对题才是学好数学的标志。
- 初二(八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题目无限而思想方法有限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八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题目无限而思想方法有限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八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题目无限而思想方法有限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八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题目无限而思想方法有限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八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题目无限而思想方法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