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语文辅导资料初二语文辅导初中语文教案:郭沫若诗两首» 正文

初中语文教案:郭沫若诗两首

[02-22 06:06:21]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二语文辅导   阅读:8383
概要: 明确:“朵”5.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明确:“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五)总结分析全诗: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明确: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一街市—物品—人一生活。2.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明确: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3.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明确: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静夜一、指导朗读。1.这首诗和前—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请同学们先试读,试着划分节奏和重音。2.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
初中语文教案:郭沫若诗两首,标签:初二语文复习,http://www.kmf8.com

明确:“朵”

5.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明确:“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五)总结分析全诗: :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明确: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一街市—物品—人一生活。

2.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3.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明确: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静夜

一、指导朗读。

1.这首诗和前—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请同学们先试读,试着划分节奏和重音。

2.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全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静夜

月光/淡淡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举,

漏出了/几点/疏星。对月/流珠?

二、分析、讲解全诗。

1.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下,哪节写实?哪节写想象?

明确: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2.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下全诗的意境。

明确: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3.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明确:流露出诗人因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无奈和惆怅情绪。

4.这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但两首诗还是有些区别的,请同学们细心感受一下,两首诗中哪首流露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明朗一点?

明确:前一首诗。这从两首诗所用的不同神话传说就可以看出来。

以上就是www.kmf8.com为大家提供的“初中语文教案:郭沫若诗两首”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www.kmf8.com中考频道。

上一页  [1] [2] [3] 


Tag:初二语文辅导初二语文复习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语文辅导资料 - 初二语文辅导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案:现代诗三首 纸船——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