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语文辅导资料初二语文辅导初二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正文

初二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12-12 05:49:22]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二语文辅导   阅读:8957
概要: 2.《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文,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学到的《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五、名篇名句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3.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
初二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标签:初二语文复习,http://www.kmf8.com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文,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学到的《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五、名篇名句

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3.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剖析:本句是写作者初到东京见到的中国留学生的面貌,用辛辣的语言描写出清国留学生赏樱花时的丑态:他们或盘辫或散辫,或结队出入于上野公园的樱花丛中,以游逛为务,以丑为美。作者巧妙地抓住盘辫子的细节,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不学无术的思想本质,其中“标志”一词,本义是指相貌、仪态美丽,而且多用于形容女人,这里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便是反语,是一种讽刺,表现了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用“实在”修饰“标致”,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朝统治的“遗少”,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之情。

2.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剖析:影片上的中国人因愚昧而被杀,因愚昧和麻木而做围观的看客,实在可悲之至。“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一句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作局外人,旁观者。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作者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也正是这次他看了影片以后,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中国人的表现令作者认识到:唤起中国人的精神才是当务之急,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3.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剖析:本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作者深怀敬意地概述了藤野先生对自己深厚情谊的意义。藤野先生教鲁迅医学时,既有“为中国”有新医术的思想,也有“为学术”能广为传播的思想,前者表示他没有民族偏见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后者表示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希望新的医学为人类造福。因此作者用“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这两方面无遗地概括了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4.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剖析:本句中“似乎”表明事实并未真的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强烈地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在长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迫害时,一旦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时,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而“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结尾这句话表明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二、重点语段

1.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剖析:清国留学生上午赏樱花,下午学跳舞,不务正业,不学无术。“咚咚咚”的响声、满屋的烟尘,真是乌烟瘴气。这些留学生留而不学,令人厌恶。“精通时事”是讽刺的说法。这些人“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这一段主要写清国留学生的丑行:学跳舞。东京已被这些不学无术、空虚无聊的所谓留学生弄得乌烟瘴气,可见这里不是探求救国救民的鲁迅的栖身之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乌烟瘴气的环境形成尖锐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字里行间。于是鲁迅决心离开东京。由上文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自然地过渡到下文。

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至“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上一页  [1] [2] 


Tag:初二语文辅导初二语文复习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语文辅导资料 - 初二语文辅导
上一篇:初二语文名人传知识点复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