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语文辅导资料初二语文辅导初二语文要点复习资料» 正文

初二语文要点复习资料

[12-12 05:49:22]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二语文辅导   阅读:8577
概要: 【摘要】“初二语文要点复习资料”以下是编者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二语文知识点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一、疑难妙句1.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老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剖析:这句话强调阐述了两层意思:一是第一本书是难以忘记的,给作者极深的印象,具有特殊的意义;二是说“看了很难笑起来”,表明其中充满苦涩,它承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回忆起苦难童年中特殊的读书经历。2.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剖析:作者首先说明“我的童年没有幽默”,生活中充满孤独、寂寞、单调,毫无生机与活力。但“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课文内容来看,这“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指“我”把课本撕开一分为二送给乔元贞,两人共同上学,突出表现苦难生活中人间难有的一点温情。两只狗和我友好相处,陪我上学,在教室外叫唤,这充满童真童趣的
初二语文要点复习资料,标签:初二语文复习,http://www.kmf8.com

【摘要】“初二语文要点复习资料”以下是编者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二语文知识点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疑难妙句

1.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老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剖析:这句话强调阐述了两层意思:一是第一本书是难以忘记的,给作者极深的印象,具有特殊的意义;二是说“看了很难笑起来”,表明其中充满苦涩,它承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回忆起苦难童年中特殊的读书经历。

2.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剖析:作者首先说明“我的童年没有幽默”,生活中充满孤独、寂寞、单调,毫无生机与活力。但“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课文内容来看,这“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指“我”把课本撕开一分为二送给乔元贞,两人共同上学,突出表现苦难生活中人间难有的一点温情。两只狗和我友好相处,陪我上学,在教室外叫唤,这充满童真童趣的事,给“我”苦涩的童年增加了难得的欢乐。

3.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书,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

剖析:“他们家买不起书”说明乔元贞家生活贫困,上学连书都买不起,这反映出旧中国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他一半我一半”的独特的读书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旧中国农村孩子的早熟,那种童年小伙伴患难与共的温情,让人非常感动。

4.下课后,“弄不成”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地背了出来。两只狗蹲在我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后来老师“弄不成”还夸我的狗聪明,说比二黄毛会念书。

剖析:每天伴“我”上学的两条狗,“我”听课,它们在外面规规矩矩地等“我”。当“弄不成”老师读课文时,“我”调教它们大叫,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弄不成”老师狠狠训斥我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就罚我在院中背书。老师说这话虽有失教师身份,但透露出乡间村邻的友好纯朴的情义。学习环境恶劣,生活贫困,这却是一种难得的乐趣,那一份童趣令读者忍俊不禁,深深感动。

5.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剖析:“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还有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体察。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这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有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理历程。如果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来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一个人不能忘记历史,忘记过去,忘记苦难。所以要把握住生命的航船,找到生命的价值。

二、重点语段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了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了他。

剖析: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段落,这里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被“我”拦腰截断的书,没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父亲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当他得知真正原因后,他让“我”从乔元贞那要回那半本书。然后他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纸重新缝补那本书,补写文字,包上牛皮纸封面并写上各自的名字。这段叙述平淡质朴,没有父亲的抱怨和自我炫耀,他默默地做好这一切。作为小学教师的父亲,他看到如此艰难的读书处境,如此懂事明理的儿子 ,他百感交集。他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两半本书装订成两本完完整整的课本,并补上所缺的文字。父亲温厚和善的性格毕现,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并乐于助人。他爱书爱儿子的深沉感情,都体现在修补课本上了。作者这一段叙事简洁,语言质朴,但感染力强,给人深刻的印象。

【结构简析】

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中心素材,展示了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从一位诗人的来访谈起,引出话题——我一生难忘的第一本书。

第二部分(第3——13段):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其中蕴含浓浓的父子、同学之情。

第三部分(第14段):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可以图示为: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的主题有如下几种表述:

1.作者回忆关于自己第一本书的故事,抒写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的父子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表现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及难得的生命乐趣。

2.作者通过自己的第一本书,回顾了儿时难忘的苦难生活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让我们感悟到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我的观点:

【审美鉴赏】

享受三美——悲剧美、情感美、情趣美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在阅读作者为我们将清如水、明如镜的客观事实呈现出的同时,可从以下几方面感受它的美感:

(1)感受文章悲剧美

父亲从城里带回来的书在故乡是“稀奇的东西”,但却被“我”拦腰截为两半,于是引出了一段父亲要“我”拿回书并为我们俩修补完整成两本书的故事。乔元贞没有课本,考了第一名,应该说很聪明,正常发展下去比“我”有出息,但“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作者把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们看,启发我们品味那个时代的苦难,同情苦难生活的小伙伴,思考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辅导初二语文复习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语文辅导资料 - 初二语文辅导
上一篇:初二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