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生物辅导资料初二生物教案教案:血液» 正文

教案:血液

[10-20 00:50:22]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二生物教案   阅读:8496
概要: 实验 1 :观察血液的组成方法步骤:25页(课外小组的学生提前一天完成以下实验步骤)1.在量筒内先加几滴5%的柠檬酸钠溶液2.取家兔血液10ml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3.静置观察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指导学生观察:观察内容: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结合彩图四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组成 比较位置颜色约占血液总量(%)反馈观察结果:学生回答实验现象:试管中原本红色的血液出现了分层现象,上部分为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面部分呈暗红色,不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45%,两者之间还有薄薄一层物质,呈白色。实验2 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涂片方法步骤:1、制作血涂片(1) 取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载玻片上(2) 另取一片载玻片做推片,将推片自血滴左侧向右移动(3) 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时,再将推片向左平稳地移动(两片成30--400夹角)。(4) 推出均匀的血膜2.用低倍镜观察血液涂片,找到物象3.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4.
教案:血液,标签:初二生物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实验 1 :观察血液的组成

方法步骤:25页(课外小组的学生提前一天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1.在量筒内先加几滴5%的柠檬酸钠溶液

2.取家兔血液10ml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

3.静置观察

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指导学生观察:

观察内容:

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

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

结合彩图四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组成                  比较

位置

颜色

约占血液总量(%)

反馈观察结果: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试管中原本红色的血液出现了分层现象,上部分为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面部分呈暗红色,不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45%,两者之间还有薄薄一层物质,呈白色。

实验2 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涂片

方法步骤:

1、制作血涂片

(1) 取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载玻片上

(2) 另取一片载玻片做推片,将推片自血滴左侧向右移动

(3) 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时,再将推片向左平稳地移动(两片成30--400夹角)。

(4) 推出均匀的血膜

2.用低倍镜观察血液涂片,找到物象

3.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用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物镜清晰为止

指导观察:结合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

观察与思考:

1.看到几种类型细胞?(移动装片找)

2.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3.最大的是哪种细胞?  有无细胞核?

4.最小的是哪种?

反馈观察结果: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血涂片里三种血细胞:红细胞:量最多,呈红色,圆饼状,无细胞核;

白细胞:最大,有细胞核;

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

[实验结果分析]

教师出示挂图示血液的成分,并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由观察血液的组成和血涂片得知:血液由淡黄色液体部分叫血浆和三种有细胞结构的部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

让学生找到书看第23页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得出结论]并板书:

1、  识别三种血细胞:并填写三种血细胞的比较表。

2、  讨论填写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分别探索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1)探索红细胞的功能:

①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②让学生观察红细胞与氧气结合和分离的录像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或观察演示实验总结血红蛋白的特性。

演示实验: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

观察内容: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

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斜面的红细胞呈鲜红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此现象说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氧多少有关。斜面上的红细胞暴露在空气中,周围氧较多,即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而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的空气少,血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仍呈暗红色。

得出结论: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总结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学生:运输氧气的功能。

教师指出:红细胞除了运输氧气以外,还运输部分的二氧化碳。

③完善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让学生回忆初一第二学期学过的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然后再根据刚学过的血红蛋白的特性,重新给动脉血和静脉血下定义。

动脉血: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使血液呈鲜红色,这种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叫做动脉血。

静脉血: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使血液呈暗红色,这种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叫做静脉血。

④简要介绍什么是贫血?贫血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有点贫血,贫血到底怎么回事?

指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2)探索白细胞的功能

观察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录像思考:

1.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

2. 白细胞有什么功能?

3. 伤口化脓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

学生回答: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到达感染处,去吞噬病菌。伤口流出的脓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细胞。

简要介绍“发炎”的实质是什么及发炎有什么重要意义?

总结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指出: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因为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

复习总结:学生完善三种血管的比较表

血细胞名称

形态结构

正常值

功能

红细胞

男:

女:

白细胞

血小板

课的延伸:血小板有什么功能,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指导学生收拾实验用具。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提问:

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各有什么功能?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归纳,并由此引出新课:血小板有什么功能?

重点学校的学生可采用研究性学习来探索血小板的作用

探索血小板的作用

生活现象: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出血后回自然止血?

教师演示实验:出示A、B两试管,A试管装的血液没加抗凝剂,B试管装的血液也没加抗凝剂,但在取血时用竹签不停地搅动。

学生观察两试管的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并思考血小板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A试管的血液凝固成了血块,且血块周围有一些淡黄色的液体,B试管的血液不凝固。

教师指出:血块周围的淡黄色液体叫血清。

出示投影:

处理

现象

A试管

——

上一页  [1] [2] 


Tag:初二生物教案初二生物教案模板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生物辅导资料 - 初二生物教案
上一篇:教案:骨骼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