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地理辅导资料初二地理教案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导学案» 正文

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导学案

[10-20 00:50:22]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二地理教案   阅读:8777
概要: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学生动手演示:地势高低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并品味“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含义)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 : 自制一个透明小水槽,用实验来说明阶梯交界处的水能资源。(视频:三峡)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地形复杂多样】1. 读第24页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找一找我国地形的类型有哪几种?( 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脉、丘陵和盆地齐全)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并和已经学过的一些国家(日本\美国等)进行对比,突出我国地形的这一特点。2.回忆山脉走向的概念,完成第26页的活动1。(多媒体分布展示:我国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导学案,标签:初二地理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学生动手演示:地势高低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并品味“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含义)

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 : 自制一个透明小水槽,用实验来说明阶梯交界处的水能资源。(视频:三峡)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地形复杂多样】

1. 读第24页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找一找我国地形的类型有哪几种?( 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脉、丘陵和盆地齐全)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 并和已经学过的一些国家(日本\美国等)进行对比,突出我国地形的这一特点。

2.回忆山脉走向的概念,完成第26页的活动1。( 多媒体分布展示:我国主要山脉 )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3. 参照课本24页中国地形图,完成第26页活动2和3。(此处可以酌情延伸)

4.不同种类的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节的学习重点之一,提前布置学生围绕“地形对人们的影响” 课下去搜集材料 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和交流,然后把学生分成正反两队针对人类和地表形态的关系进行讨论。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第25页的四幅景观图,配合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贵高原的梯田,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的。并针对教科书第24页的4幅景观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地形种类的特点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最后带领学生阅读第26页的阅读材料,并提出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还是越来越小了?

注意:在这段教学中,过程和结论同样重要,应该让学生体会探求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记住零散的知识。

-------【山区面积广大】

1.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2.学生活动:完成第29页活动的第1小题(提示:在绘制饼状图的过程中,先计算出所对应的圆心角,再将相应的份额标注在图上,最后涂上颜色并添加图例和注记)

3.口述: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山地\丘陵以及比较崎岖的高原,从而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

4.活动:讨论山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结合第30页活动的第2小题,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讨论有利条件,另一组分析不利条件,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归纳

有利条件:资源丰富(矿产\水利\旅游),农业也可以发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交通困难,基础设施难度大,地形崎岖,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自然灾害多等

5.活动:第30页的活动第3小题,(此活动应在学生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围绕如何帮助山区脱贫致富展开讨论,研究平原和山区经济的互补性等问题。

三、学案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学习目标] 1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分析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 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并能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会运用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4。通过认识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学法指导]

1.要通过阅读地形图、阶梯示意图、地形剖面图获取信息;

2.动手自制中国空白政区图,用彩色笔填注主要山脉、地形区,形成空间印象。

[释疑解难]

[自我检测] 1读图回答

(1)说出主要山脉的名称①  ②  ③

(2)把四大高原\盆地\三大平原填注在图中

2读上图回答:(1)A是       山脉,

(2)B 为   高原,位于我国第   级阶梯上

(3)C是     (地形区),(4)D为     (地形区)

(5)由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视野拓宽】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这里说的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高原。全国各类地形中,山地约33%,高原约26%,盆地约19%,平原约12%,丘陵约10%。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四、参考资料

第26页活动内容

1.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之间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人海洋。

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加大,水流湍急,水能集中,便于建立水电站,进行水力发电。

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第29页活动内容

东西走向山脉: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山脉: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 武夷山 台湾山脉; 西北…… ”

上一页  [1] [2] [3] 


Tag:初二地理教案初二地理教案模板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地理辅导资料 - 初二地理教案
上一篇:初二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