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记者康濯的文章《徐水人民公社颂》,文中的四个小标题如下:“一亩山药一百二十万斤”“一棵白菜五百斤”“小麦亩产十二万斤”“皮棉亩产五千斤”。文章的结尾是极热情的:“唱不尽人民公社的优越性,颂不完人民公社的灿烂前程,徐水的人民公社将会在不远的期间,把社员们带向人类历史上最高的仙境,这就是那‘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王国的时光。”
2.人民公社化运动(板书)
(教师讲解)除了大跃进外,当时的另一个重大举措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办公共食堂。建立人民公社的目的是尽快地向共产主义过渡。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是,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下面我们以山西昔阳的大寨为例来了解当时的情况。
(出示投影)
“1958年8月他(指陈永贵)从报纸上看到河南新乡专区办人民公社的消息后,马上到武家坪等七个村进行活动,建议共同创办人民公社。他的这个建议获得了周围各村干部群众的赞同,然而,却遭到了大寨本村多数社员的反对。大寨群众说:‘咱大寨骡马成群,猪牛满圈,存款上万,粮食堆成山,和他们合在一起,不是自找亏吃吗?’陈永贵同志当即向本村社员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创办了昔阳县第一个人民公社。”
陈永贵说服大寨社员甘心情愿地让外村人“共产”的方式是很朴素的。首先他声明:“过社会主义光景,不能只咱大寨过,要全县全国人民一齐过。”接着他又补充道:“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事情既然迟早总得办,倒不如把挨批评变成受表扬”。对这种补充,大寨社员大概很难找出反对的理由。
陈永贵创办昔阳县第一个人民公社的场面相当壮观。1958年8月21日,他领着七个村的代表共64人,声势浩大地进了县委大院,请求“立即批准”他们办人民公社。县里的领导人当然高兴自己的治下出现了这种新生事物,马上就同意了。三天后的上午,陈永贵又在武家坪组织了大会,上千位农民参加,会场上锣鼓喧天喜气洋洋,昔阳县红旗人民公社宣告成立了。
两个月后,陈永贵又在大寨办了三个公共食堂,一度还实行了部分供给制,吃饭不要钱,吃粮不定量。恐怕不能说陈永贵办食堂纯粹是为了赶时髦,他好像发自内心地觉得应该这么搞。有一位富裕中农成份的社员说了公共食堂几句怪话,陈永贵就动了怒,声色俱厉地说:“反对公共食堂,就是反对人民公社,反对人民公社,就是反对总路线和社会主义!”那位富裕中农被镇住之后,陈永贵又说:“我们的公共食堂保险搞对了,不然的话富裕中农不会反对。”
在当时,大寨的公共食堂算是办得好的.现在回头看来,食堂的伙食实在不怎么样。县妇联在一份经验总结中写道:“办食堂一年来,总共吃白面饺子八顿;蒸馍四顿;油果一顿;烙饼一顿,拉面一顿;大米于饭四顿;生活吃得好,粮食用得少。”
尽管一年才吃了19顿细粮,日常生活仍然以窝头稀饭为主,陈永贵却真诚地相信共产主义不远了。他坚定不移地说:“这一辈子一定要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说起来也真怨不得陈永贵,毛泽东主席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念头。1958年11月郑州会议期间,毛主席接到了一份关于某县“五年进入共产主义’’的报告,垂泽东读着读着不由得陶醉了,提笔批道:“美妙如一首诗!我们的秀才伯达、春桥,可否去看一看?”
1958年大寨人的人均年收入只有67元,过惯了苦日子的大寨农民却以为生活很不错了。这种情绪在当时的一首赞美大寨新生活的诗歌中表达得相当动人。
- 初二历史建设之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 › 北师大版初二历史寒假作业
- › 初二历史寒假作业检测试题(含答案)
- › 初二历史寒假作业试题及答案[2]
- › 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 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 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 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北伐战争
- › 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 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内战烽火
- › 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 › 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九一八事变
- › 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历史建设之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历史建设之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历史建设之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历史建设之路的探索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