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数学辅导资料初三数学试卷中考数学动手操作型问题试题汇编(附答案)» 正文

中考数学动手操作型问题试题汇编(附答案)

[10-20 00:48:49]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数学试卷   阅读:8688
概要: 解得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二次函数图象必经过点A∴∵一次函数y=kx+6的图象经过点A∴–3k+6= –6,∴k=4(3)由题意可知,点 间的部分图象的解析式为 ,则向左平移后得到的图象 的解析式为此时平移后的解析式为由图象可知,平移后的直线与图象 有公共点,则两个临界的交点为 与则∴【点评】前两问都比较简单,第三问有一定难度,考察学生对于函数图象平移的理解,以及对于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的运用。此题的关键在于临界点讨论需要同学们能够表示出临界点的坐标,带入直线解析式即可得到n的取值范围。24.(2012北京,24,7)在 中, , 是 的中点, 是线段 上的动点,将线段 绕点 顺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 。(1) 若 且点 与点 重合(如图1),线段 的延长线交射线 于点 ,请补全图形,并写出 的度数;(2) 在图2中,点 不与点 重合,线段 的延长线与射线 交于点 ,猜想 的大小(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并加以证明;(3) 对于适当大小的 ,当点 在线段 上运动到某一位
中考数学动手操作型问题试题汇编(附答案),标签:初三数学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解得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二次函数图象必经过点A

∵一次函数y=kx+6的图象经过点A

∴–3k+6= –6,∴k=4

(3)由题意可知,点 间的部分图象的解析式为 ,

则向左平移后得到的图象 的解析式为

此时平移后的解析式为

由图象可知,平移后的直线与图象 有公共点,

则两个临界的交点为 与

【点评】前两问都比较简单,第三问有一定难度,考察学生对于函数图象平移的理解,以及对于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的运用。此题的关键在于临界点讨论需要同学们能够表示出临界点的坐标,带入直线解析式即可得到n的取值范围。

24.(2012北京,24,7)在 中, , 是 的中点, 是线段 上的动点,将线段 绕点 顺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 。

(1) 若 且点 与点 重合(如图1),线段 的延长线交射线 于点 ,请补全图形,并写出 的度数;

(2) 在图2中,点 不与点 重合,线段 的延长线与射线 交于点 ,猜想 的大小(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并加以证明;

(3) 对于适当大小的 ,当点 在线段 上运动到某一位置(不与点 , 重合)时,能使得线段 的延长线与射线 交于点 ,且 ,请直接写出 的范围。

【解析】动点问题和几何变换结合

【答案】⑴

⑵ 连接 ,易证

又∵

∴ ,

⑶ ∵ 且

∵点 不与点 重合

【点评】此题并没有考察常见的动点问题,而是将动点问题和几何变换结合在一起,应用一个点构造2倍角。需要同学们注意图形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此题可以用倒角(上述答案的方法)或是构造辅助圆的方法解决。

25.(2012北京,25,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对于任意两点 与 的“非常距离”,给出如下定义:

若 ,则点 与点 的“非常距离”为 ;

若 ,则点 与点 的“非常距离”为 .

例如:点 ,点 ,因为 ,所以点 与点 的“非常距离”为 ,也就是图1中线段 与线段 长度的较大值(点 为垂直于 轴的直线 与垂直于 轴的直线 的交点)。

(1)已知点 , 为 轴上的一个动点,

①若点 与点 的“非常距离”为2,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 的坐标;

②直接写出点 与点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

(2)已知 是直线 上的一个动点,

①如图2,点 的坐标是(0,1),求点 与点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 的坐标;

②如图3, 是以原点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点 与点 的“非常距离”

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 和点 的坐标。

【解析】几何图形最值问题

【答案】⑴ ① 或

⑵ ①设 坐标

∴当

此时

∴距离为

此时 .

②从第二题第一问的作图中可以发现,过C点向x、y轴作垂线,当CP和CQ长度相等的时候“非常距离”最短,理由是,如果向下(如左图)或向上(如右图)移动C点到达C’点,其与点D的“非常距离”都会增大。故而C、D为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顶点时有最小的非常距离。

过O作直线 的垂线,交⊙O于点E,此时点E离直线最近,易得

设D(x0, x0+3)

根据分析得知EF=EF

最小值1。

【点评】此题是第一次在代数题目中用到了定义新运算,题目很新颖。知识点融合度较高。需要同学们有较强的阅读理解题目的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计算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对于几何图形最值问题的探讨。

18.(2012浙江省温州市,18,8分)如图,在方格纸中,的三个顶点及A、B、C、D、E五个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现以A、B、C、D、E中的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

(1)在图甲中画出一个三角形与△PQR全等;

(2)在图乙中画出一个三角形与△PQR面△PQR积相等但不全等

【解析】一定要牢牢把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必须有一个边作为条件,然后通过观察,找到其他合适的边和角.面积相等的条件一般是等底,等高。

【答案】

【点评】本题是一道方案设计题,考察了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

23. (2012浙江省衢州,23,10分)课本中,把长与宽之比为 的矩形纸片称为标准纸.请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1)将一张标准纸ABCD(AB

(2)在一次综合实践课上,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AB

第一步: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B点落在AD边上点F处,折痕为AE(如图2甲);

第二步: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C点落在AD边上点N处,折痕为DG(如图2乙) .此时E点恰好落在AE边上的点M处;

第三步:沿直线DM折叠(如图2丙),此时点G恰好与N点重合.

请你研究,矩形纸片ABCD是否是一张标准纸?请说明理由.

(3)不难发现,将一张标准纸如图3一次又一次对开后,所得的矩形纸片都是标准纸.现有一张标准纸ABCD,AB=1,BC= ,问第5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是多少?探索并直接写出第2012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

【解析】(1)证明矩形ABEF长与宽之比为 ;

(2)利用△ABE≌△AFE和勾股定理证明矩形ABCD长与宽之比为 ;

(3)利用第(1)的结论进行规律探索.

【答案】解:(1)是标准纸.理由如下:

∵矩形ABCD是标准纸,∴

由对开的含义知:AF= …1分

∴矩形纸片ABEF也是标准纸. …2分

(2)是标准纸.理由如下:设AB=CD=a

由图形折叠可知:DN=CD=DG=a …3分

DG⊥EM

∵由图形折叠可知:△ABE≌△AFE

∴∠DAE= ∠BAD=45°

∴△A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分

∴在Rt△ADG中,AD= …5分

∴矩形纸片ABCD是一张标准纸 …6分

(3)

对开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

周长 2(1+ ) 2( + ) 2( + ) 2( + ) 2( + ) 2( + ) …

∴第5次对开后所得的标准纸的周长为: …8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三数学试卷初三数学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数学辅导资料 - 初三数学试卷
上一篇:圆专题复习训练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