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的必须再应用才能记住,要不就会忘记,所以小编编辑了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基础检测,供大家去应用学过的知识!
1.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
A.氧化剂 B.催化剂 C.反应物 D.生成物
2.检验氧气的方法的是( )
A.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B.闻集气瓶中气体的气味
C.观察气体的颜色 D.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
3.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其结果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不变 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C.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4.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两者的相同点是( )
A.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B.都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都发生了化合反应 D.都发生分解反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一定加快 B.不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进行
C.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6.加热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依据所学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区分物理性质相近的物质。请根据示例完成下表。
物质
物理性质相似
区别方法
示例:二氧化锰与炭粉
都是黑色不溶于水的粉末
在空气中燃烧
(1)二氧化碳和氧气
(2)水和双氧水
8.将a g氯酸钾和b g二氧化锰共热,至反应不再放出氧气为止,剩余固体c g,剩余固体有 ,它们的质量分别是 。
9.根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完成下列空白。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
现象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②取少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③把②中二氧化锰加入到①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④在③试管不再产生气泡后,再加入少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2)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要证明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你认为还要补充的实验是 。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生成的气体把试管内的固体带到导管中
11.一氧化氮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应选用的装置是( )
A B C D
12.实验室收集完氧气后,拆卸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并熄灭;②从水槽里拿出导管;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④清洗仪器放回指定位置。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酸钾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即可放出
B.液态空气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氮气和氧气
C.为了便于运输,把氧气溶于水制成液氧并贮存于蓝色钢瓶中
D.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溶液在不需要加热的条件下产生氧气
14.在101 kPa时,液态氮的沸点是-195.8 ℃,液态氧的沸点是-183 ℃,液态氦的沸点是-219 ℃,液态二氧化碳的沸点是-78.44 ℃。在分离液态空气的时候,上述气体随温度升高而被分离出来的顺序为( )
A.氮气、氧气、氦气、二氧化碳 B.氦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气、氦气、氮气 D.氮气、二氧化碳、氧气、氦气
15.以下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B.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C.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D.高锰酸钾
-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基础检测
- › 初三化学寒假作业:实验探究
- › 2016年初三化学寒假作业:选择题
- › 2016年初三化学寒假作业:填空题
- › 2016年初三化学寒假作业:实验探究
- › 2016年初三化学寒假作业—单项选择题
- › 2016年初三化学寒假作业—填空题
- › 2016年初三化学寒假作业—实验与探究题
- › 初三化学寒假作业:第二单元
- › 初三化学寒假作业:空气基础
- › 初三化学寒假作业: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 初三化学寒假作业:绪言
- › 初三化学寒假作业: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习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基础检测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基础检测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基础检测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基础检测